第一百四十七章 风波

感觉暂时有这些也差不多了。

这种数字比较多的论文倒是可以用电报发出去,但发远距离电报真心蛮贵的。

这么一封电报完整发出去,如果按照商业报价,恐怕几百两银子都打不住。

所以这种事也不太好麻烦东京帝国大学,李谕准备去大清驻日使馆先问问,他们要是不同意再说。

李谕刚到公使馆附近,就看到好多中国留学生把使馆堵了个水泄不通,留学生们还在不住喊着口号。

李谕本来还以为是拒俄运动,不过听口号却是在说什么:“还我国权!”“准我入学!”“不得干涉学生入学!”

公使馆的大门一直紧闭,很多学生甚至叠人墙要爬进去,被日本警察拦了下来。

学生们看到日本警察更加愤慨:“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日本人无权介入!”

李谕看不出到底是咋回事,正好发现迅哥等人也在。

不止鲁迅,弘文学院至少有两百名学生在场。

李谕叫住鲁迅:“迅哥,哦……周先生,这边发生什么事情了?”

鲁迅回头发现是李谕,于是说:“原来是李先生,您不知道吗?学生们在抗议成城学校的拒学风潮。”

“拒学?”李谕依旧不知道啥情况。

鲁迅又解释说:“是这样的,成城学校与我们的弘文学院一样,都是留日学生所上的学校。不过他们和我们多少有点不同,我们弘文学院今后上的是普通大学,而成城学校毕业后上的则是陆军士官学校。这次的事情就是有九名留学生想要进入成城学校,却被拒绝了。”

好家伙,原来是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

这所学校出来的大人物一点不比鲁迅所在的弘文学校少。

当然喽,成城学校出来的基本都是军界大老。

这所成城学校不久之后就会改名振武学校,也就是蒋校长所上的学校。

但蒋校长本人在振武学校毕业后,并没有考上陆军士官学校。

不过人家感觉说出去实在有点丢人,振武学校充其量只是个中学文凭,怎么能当黄埔军校的校长?而蒋校长的发家又绝对离不开黄埔军校。

所以蒋校长花了五万大洋,贿赂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同学会总负责人刘宗纪,让他在同学会名单上加上了自己的名字,如此便伪造了学历。

为了让人更加信服,又找来两个陆军士官学校货真价实的学生,参加各种场合经常带着,就是为了给他到处圆谎,逢人便说当初确实是士官学校的同学,不信你们看,有两位人证!

虽然之后历史学家经过考据戳穿了谎言,但彼时蒋校长早就地位稳固,也就不在乎了。

都是套路啊!

真不知道这一套是不是看《围城跟着方鸿渐学的。

李谕问道:“成城学校为什么会拒绝学生入学?”

鲁迅说:“先生有所不知,我所上的弘文学院是私立学校,大家都可以随意报名入学;但是成城学校因为是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必须由驻日公使保送的公费生才可入学。”

李谕大体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九人是自费学生,公使并没有给他们出具入学证明?”

鲁迅点点头:“就是这样。其实不仅日本有类似舆论,就连驻日公使馆都认为公费生更安分,大都不喜欢自费生。”

李谕说:“听起来似乎和弘文学校没有太大关系吧?”

鲁迅说:“确实没什么关系,大家伙本来也不知道这厢事,但突然听说公使蔡钧竟然调动日本警察弹压学生,甚至把带头的两位学生吴稚晖、孙揆均强行遣送回国。而吴稚晖奋而于日本皇宫护城河跳河,大家才知道出了这么大事。日本人欺人太甚!”

其实简单点说,就是这个公使蔡钧不会办事,小事闹大,真不知道怎么当上的公使。

那边日本驻华公使已经联合黑龙会还有特务头子开始搞间谍工作了,大清驻日公使竟然还在这玩低端的过家家,真是让人嗟叹。

李谕问:“那位吴同学没有事吧?”

鲁迅指着前面最激动的一人:“就是他。”

李谕说:“还好没闹出人命。”

吴稚晖确实活得好好的,后来还成了蒋校长的得力手下。

此时吴稚晖正带头高喊着:“宁失学问,勿失名誉!”

后面不少弘文学院的学生也在高喊:“如不解决,我们也要退学!”

李谕看群情激奋,于是问鲁迅:“大家不会真要退学吧?”

鲁迅说:“留学生会馆已经就此事做了紧急商议,讨论的结果是,拟暂停课,以待此事之着落;若无着落,退学未晚。”

李谕叹了口气:“大家虽然义愤填膺,但是未免过于激进,如果真的退学,损失就太大了。现在国情如此,总该明白忍辱负重,如果事事以退学要挟,怎么学好学问,毕竟报效国家的时候还没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