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汉阳造?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东西,必有其合理性,否则就绝不会诞生。而王安石不太懂得这个道理,他痛恨旧制度,痛恨北宋那一大帮子吃闲饭的人。但他不知道的是,旧有的制度或许顽固,或许不合理,却也是无数前任伟大智慧的结晶。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人,都是无与伦比的聪明人,比所有自以为聪明的人要聪明的多,僵化也好,繁琐也罢,但是有效。

所以王安石雄心勃勃,什么青苗法搞得不亦乐乎,热火朝天,搞到最后却不能用,所以,白搭。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其实套用到晚清关于武器枪械也是一个道理。

张之洞、袁世凯、段祺瑞这些人都是人精,他们不傻,后来肯定也发现了拿到的是错误图纸。

不过关键是能用,再花大量精力重新采买,大清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多少时间浪费。

毛瑟步枪肯定更先进,就像王安石的变法肯定也是更先进,不过关键还是得适应时代。

——不见得对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有时候错误的也是正确的。

不论是晚清还是一直到抗战时期,中国最需要的都不是顶尖武器,而是足够多能用的武器。

毕竟抗战初期国军的装备其实还说得过去,但很快就在淞沪和太原把老本都输没了。在这之后,国军装备之差,那真就骇人听闻了。

否则汪大汉奸也不会说出那句遗臭万年的“抵抗,其意义仅仅是牺牲”。

中日在装备上差距很大,不过真要说起来,陆军武器也并没出现海空军上那么大的代差。

众所周知,日本把大部分军费都投在了海军,日本海军甚至能在太平洋上与美国海军打中途岛战役这种航母对航母的超级海战。

日本的海军当时绝对的世界前三,起码领先德国两代。

不过当年日本的陆军也着实最少落后德国整整一代。

德国陆军打的是重装集群的机械化闪击战,就拿陆战之王坦克说,德国的坦克在整个二战期间都很强。

但日本哪,豆战车!

德国的对手苏联的t34坦克自重三十多吨,而小豆哪,只有2.4吨!

甚至没比二十一世纪的一台吉普车越野车重多少!

在苏德英美的坦克眼中,豆战车简直是逗比。

虽然小豆在中国战场上也很生勐,毕竟是以有打无。但其防御能力并不强,总比豹式坦克、t34这种真正的陆战之王好对付多了。

各位可以想象一辆吉普车化身坦克上战场是什么画面,这点重量哪有多少钢板。

如此轻的自重,就像……算了,还是自行脑补吧。

另外,说出来可能不信,日军的核心战术中一直有一项就是拼刺刀。日军的作战条例和战术实例中有大量关于“白兵猪突”的讲解。

“猪突”就是无视对方人数,像野猪一样冲锋。

“猪”在日本绝对是褒义词。李谕最开始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小日子国这么推崇“猪”,后来才知道人家看待野猪就像中国看待老虎,是他们国内能见到的最凶勐野兽……

反正野猪们,哦不,日军当年这种战术对我们震撼还是很大的,拼刺刀确实很勐。

所以,不管是清末还是后来,先进武器都不重要,要是汉阳造可以大量装备并且源源不断大量制造,那也能高兴地笑开花。

毕竟当年普法战争中,法国用的夏塞波步枪明显比德国的德来塞步枪要好,但法国还是输了。

好吧,说了半天,真的不是在辱法……

李谕如果想的话,可以帮着生产改进步枪,起码达到毛瑟步枪的设计水平他还是可以做到。

毕竟他本科机械设计,能力也不弱,绘图能力更是堪称一绝,当年画法几何这门课满分通过,放眼现在的大清,比他设计绘图能力强的应该也没几个。

不过也仅限于简单的栓动单发步枪,如果是轻机枪甚至重机枪,乃至各种炮,他就得专门学习了。

但他也并不想做这件事,因为没有太大意义:设计能力是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则是生产能力。

还是那句话,缺的不是好武器,而是强大的后勤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