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苏轼,苏辙,赵孟頫

“李教授,您说这是赵孟頫的笔迹?!”

“感觉这有点不可能!”

“不是没有可能,年代对的上!”

“可如果真的是赵孟頫的字迹,这又是为什么?”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但也没有人公开质疑李同的说法,而是等着他拿出证据来。

李同悠然道:“古往今来,学字先仿字,而所仿者,必有二王。”

“苏辙也罢,赵孟頫也罢,凡二王之后的书法家皆是如此,尤其是苏辙,被苏轼影响的极深。”

“而苏轼仿二王,也学颜真卿,赵孟頫也是如此。”

“更别说,单论书法,赵孟頫尤在苏氏兄弟之上。”

“模仿一下苏辙的笔迹,轻易能被发现才是怪事。”

姜祁依旧翻来覆去的观察,迷茫的抬头,问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好奇的问题。

“老师,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得心应手,会意成文。”

李同敲着桌子说道:“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

“这是赵孟頫的特点,这笔杆上的字迹,显然是他在书法大成之后晚年所仿,根子上终归是有自身赵体的鲜明特色。”

说着,李同紧挨白玉笔杆,指着那德比颛顼四字说道:“字里行间,藏着的笔法很清楚。”

“结体属笔圆架方,形秀骨挺之势,呈横直相安,撇捺舒展之状。再加之讲究向背揖让,俯仰参差,真行相和。”

姜祁眨眨眼,决定跳过这个话题,因为他对书法真的是不懂。

“那老师,赵孟頫为什么要刻这四个字上去?”

“为了传家。”

李同感叹道:“赵孟頫出手,寻常人哪里发现的了?这笔杆自然会被大多数人判定为假货。”

“这样一来,后辈若是识货,自然知道这笔杆的珍贵。”

“就算出了败家子,拿出去卖,九成买主会看出是假的,也不会收。”

“除非是败家子卖给二把刀,或者是卖给真正识货的。”

“前者,赵孟頫一番苦心只能白费,后者,也不算辱没了这笔杆。”

说着,李同看了一眼姜祁,嘟囔道:“现在,显然是败家子转手给了二把刀,二把刀又找人鉴定出这是假的,为了挽回损失,又卖给了另一个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