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重病

战地摄影师手札 痞徒 1933 字 3个月前

让他惊讶的是,在这一页自己的照片下面,原本“战地摄影师卫燃”这七个字的下面,竟然还多了一行“军衔少尉”的字样。

这是给老子升官了

卫燃暗自嘀咕了一句,继续往后翻动,第二页没什么变化,背面的红色漩涡里,那支毛瑟刺刀也安安静静的漂浮在上面。

第三页同样如此,卫燃拿出背面漩涡里的那支使用大量钛合金零件的cz09手枪看了看,随后又将其塞了回去。

继续往后翻,出乎意料,第四页背面的红色漩涡却停止了转动,上面甚至还有个长达100多个小时的倒计时

100多个小时五天

卫燃在发现自己的手根本没办法伸进停止转动的漩涡里,把那盏煤油汽灯拿出来之后,索性继续往后翻阅。

好在,第五页背面的红蓝两个漩涡里的望远镜和svt40半自动步枪,以及第六页红色漩涡里的禄来双反相机都没有受到影响,全都可以取出来。

但第七页那枚初级战地天使勋章下,那个装着医疗箱的红色漩涡却停止了转动,其上同样出现了一个长达一百多个小时的倒计时。

这么说,是因为我把煤油汽灯和医疗箱送给了那间中药铺,所以才被锁住了

卫燃思索片刻,这才翻到了第八页。

在这一页上,那张原本用金属羽毛笔绘制出来的20响大肚匣子,以及握着这支枪的大手已经变成了一张黑白照片。

卫燃记得清楚,那正是

李鹤仙生前,将手枪递给他的堂弟李随安,让他去求援时候的画面。

在这张黑白照片之下,暗红色的字迹仿佛还透着硝烟和血腥味

山川异域,不共戴天

仓禀斋掌柜,于1938年3月17日,滕县破城后击毙敌兵两名,以身殉国。

李鹤仙,于1938年3月17日滕县破城后,引爆手榴弹,以身殉国,时年24岁。

李随安,滕县保卫战末期,前往北关阵地求援途中遭炮击陷入重伤,后被北关阵地官兵发现,经北城门突围逃生。

滕县保卫战后,李随安化名李望川参军,辗转多处战场,抗日战争结束后,复李随安之名返回字贡定居。1988年9月18日夜与世长辞,留有一子,至死未向任何人透露从军经历。

继续往下看,却用黑色的字迹写着一个叫做“李忘川”的名字和一个位于字贡的详细地址,以及一串明显属于国内的手机号码。

在这些信息往下,字迹又恢复了暗红色,另起一行工整的写着那支大肚匣子上的诗句,“烽烟血辱染河山,倭儿不灭不归川,许国征战何惧死,杀尽日寇铸京观。”

没有急着翻页,卫燃从照片旁边的纸袋子里拿出几张底片对着台灯看去,连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短短的几天里。

许久之后,卫燃叹了口气,将底片塞回纸袋子,随后将纸页翻到了背面。

缓慢旋转的红色漩涡下,一行黑色的简短字迹写着,“周家小姐亲手煮的汤圆。”

卫燃俨然失笑,将手伸进红色漩涡,忍着胸口的疼痛拎出了一个大红色的华夏传统食盒。

让他哑然失笑的是,这食盒的提手和第一层盖子之间,还躺着一个仅有铅笔盒大小的黄铜小算盘。这算盘的其中一条边框上,还清晰的刻着“仓禀斋”三个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