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建军,怒熊军团

十三个师已经接到了调令,他们将会在首都复兴城附近集结驻扎,等待两个月后,帝国税务官到来时进行检阅。

考虑到这一点,顾航挠了挠头,觉得还得更进一步扩军。

在抛除‘怒熊军团’之后,联盟陆军序列下本身的部队数量,有点不太够了。

顾航接下来有几个打算。

首先,要设立东部集团军。这部分的军队人手是现成的,是扫平东部诸省之后,颜方诩在东部三省就地建立的、驻守本地的民兵部队,总人数大约在十万人左右。

顾航打算将其中一半,就地整编成39-45师,采用卫戍师的编制,一个师6260人,连装甲车都不需要,给上大量的摩托、铁牛卡车,进行摩托化就够了。

这七个卫戍师的整编工作预计一个月内就能搞定,毕竟不用生产、配置太多新的装备。火炮、卡车、单兵装备,有不少现成库存。至于部队的训练,顾航在兵牌系统点一下的事情,花些恩赐点,一百人才要一点,不贵。

而后,再把另外一半,整编成正规军,成立5个师。46、47师采用机械旅的编制,48-50师采用步兵师的编制。

这五个师就不是马上能搞定的了。虽然部队的训练很快,但是这五个师,有大量的装备需要额外生产。

各式装甲车、坦克、作为连级火力的固定重爆弹枪……目前军事后勤部的库存是严重不足的,甚至还倒欠不少。

尤其是装甲车和坦克。

目前,联盟的雄狮坦克每月产量达到了34辆;装甲车月产量达到了160辆。

这是目前陆军建设中,最卡脖子的两样装备。别说新建立的部队了,就算是老的机械旅,满编理论上得一个旅五十台坦克呢,到现在也还没补完,除了第1熄风旅在额外编了一个坦克营进去给整满编了,后续也只打算把要编进怒熊军团的35旅优先给补齐。

剩下的几个机械旅,普遍就只有十八台坦克。

想搞真的搞起钢铁洪流,顾航还得想办法提升坦克、装甲车的产量。

而这件事情,已经在路上了。

一方面,卫兴城一直都在努力的扩大产能;另一方面,不断建造出来的生产线,都在向周边的省份外溢。

在缓解卫兴城的生产压力之余,也是要带动其他行省的生产水平,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人力资源潜能。

这件事已经开始在做了。

那些地方,也相继开设了一些重工业、军工业的工厂。

像是中央行省的其他地区,承接了不少单兵装备制造厂、以及各类工程机的制造;高塔行省承接了一个车辆零件生产厂,并开始就地组建自己的汽车生产厂,装甲车的生产线也到位了。

而中北行省,尤其值得一说。

原本这是联盟行政区划内,人口最少的一个行省。不过,在北境被光复了之后,相当大一部分的土地、人口被划分到了中北行省,剩下的则建立了北境行省。继承了极地工业集团的很多遗产,甚至连极地工业城都划归到了中北行省内,改名叫光北市。相关的技术产业升级,在最近一段时间搞得有声有色。

中北行省都可以造坦克了!

这种模式,是顾航早就考虑好了的。

先建立卫兴城工业中心,然后以先富带动后富,辐射周边的区域。其他的地区,首先定位是消费品、食品、原料供应地,而后再逐渐接收外溢产能。

现在,已经走到第二步了。

在各方的工业化向前不断推进的情况下,联盟的工业能力想必可以在后续一段时间,继续保持高增长——甚至是比过去更高的增长。

如果是按照产量增长之前的情况来算,这五个归属于中央集团军的师旅级单位,尤其是那两个机械旅,大约可以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整备。

而扩大产能的情况比较理想的话,那么这个时间很有可能可以缩短到两个月之内。

训练这些部队,除却武器装备上的要解决的问题之外,其他的就是兵员训练了。

东部诸省的目前设立的民兵部队,是没有正式编制,也没有经过恩赐点数训练的。

两个军,总计新增十万人左右;外加远征军一期被派去黑箭星、被打残拉回来的第34步兵师、第37机械旅、第38机械旅,也需要重新补充兵员。这三个师直接的人员损失,就达到了将近两万,除了战死者,还有很多伤残者,也运了回来,办理了退役手续。

两万的人员缺口,也会在这次建军中,被补充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