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扩张

“万一呢”张洋笑道。

就像是昨天他想的那样,今年他才二十五岁,未来远大,所有人都有无限的可能。

大半夜的,张洋走上阳台,扶着栏杆吹吹江风,看看黄浦江上空的夜,忽然意识到,好像中秋节就快到了。

接下来几周,有间书咖从开业的盛况中走出来,经营渐趋稳定,接着开业当天的风头,它很是吸纳了一波周围写字楼的白领新会员们。

每天中午,傍晚,甚至周末,总能在书咖内看到穿着景致的都市白领们,点一杯咖啡,取一本书,一坐就是大半天。

正如张洋所说,细水长流,日趋稳定。

而汤王火锅那边,自从启动变革以来,菜单进一步精简,产品主义的进一步贯彻,让店里出现了好几道明星单品。

野生山菌锅底,可以喝的锅底,透鲜

金牌毛肚,精选新西兰毛肚,采用天然木瓜蛋白酶发制,全面杜绝碱发毛肚。

百分百纯鸭血,给你看得到的新鲜。

产品未必推陈出新,但是却进一步突出了每一道菜品的精心和放心,数量虽有减少,但是每一道的含金量都在提升。

一套组合拳下来,算是真正的把产品主义贯彻到底了。

对一个已经运营成熟的连锁火锅店来说,这番改变,不亚于剧变,而带来的效果,直接就体现在翻台率上,甚至营业额上。

汤王火锅的一些店,甚至在非周末都在排队。

在一些自媒体网红的自发宣传下,汤王火锅的话题度不断上升,俨然已经有成为真正排队王的架势。

汤王火锅,好评如潮。

在这样的东风之下,魔都再开新店,南方羊城、鹏城的首店选址,全部都无比顺利的入驻了当地一线商圈,至于京城首店,也开始进入筹划阶段。

特别是京城首店,意义非凡,几乎称得上是一个形象店,是下一阶段的重中之重。

这样的扩张速度,和某捞全国各地

遍地开花开店自然不能比,毕竟某捞财大气粗,全国配送基地生产基地众多,更有各种优质供应商,可以玩得转全国一千多家店的巨大盘子。

但对于汤王火锅来说,这种速度已经算是加速了。

这天,中秋前夕,魔都某个顶级商圈内最新开的汤王火锅店外,排队人数如潮。

门店外的大屏上,不断闪过汤王火锅各种原材料从选材到加工,再到送上桌的过程,每一道菜在介绍中,都大有来历。

门口的等候区内,大家一边静等叫号,一边闲聊。

“所以姐夫,这也是你的产业”贝佳佳站在一旁,比谁都震惊。

毕竟,她们家也是搞火锅店的,不过也就那么几家店,面对全国七八十家规模的汤王火锅,自然是只能望其项背。

“嗯,感觉火锅这个赛道还挺有搞头的。”张洋随口一句。

“多少店了现在”贝佳佳轻声咋舌问。

“七八十家吧,争取一年内,突破个一百家。”张洋笑着说。

贝佳佳看着门店大屏上的宣传,一阵叹为观止,“姐夫,你们汤王火锅是怎么想到这些的,产品主义把品质把控到极致难怪我们家只能开几家店小大小闹,你却可以奔着一百家店去了。”

“想取经啊”张洋半开着玩笑问。

“不敢不敢,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学不来,也没那个实力搞。”贝佳佳连忙摆手。

她当然也知道把原材料做到极致这个道理。

但是,说她们家故步自封也好,安于现状也好,终究是没那个勇气,尝试新的经营模式了。

一切稳定的现状下,不是谁都有魄力去改变的。

父母已经没有野心,她更加满足目前这个情况。就这样吧,家里的产业基本上就定型至此,不会有太大变化了。

张洋笑了笑,没说话。

今天就他和贝佳佳这个便宜小姨子两个人,至于贝薇,最近似乎是一心扑在了自己的事业上,都没空出来吃饭。

“对了,姐夫你的汤王火锅,最终目标是多少家店啊”贝佳佳好奇的问。

“覆盖一线新一线,往下到全国二线城市,这是暂时的阶段目标,再往远的,或许是折腾上市吧。”张洋简单提了一嘴。

其实光是把店开满一线二线,就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目标了。

毕竟,有些城市又不只开一家。

下沉到三线或以下,那是某捞才有实力做的事,目前的他,还没那个计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