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月饼券

等沈明珠讲完展会上的情况,裴飏也讲起他这几天的工作进展,以及后续安排。

沈明珠耐心的听着,心里有种岁月静好的踏实感。

……

杜娟把儿子哄睡了,走出房间准备洗漱,看到还坐在电视机前摆弄学习机的女儿,走过去小声提醒道:

“咋还在玩,不早了,睡吧。”

“妈妈,我会打名字了!”

说着,便向杜娟演示的敲击键盘,电视屏幕的光标处便出现了沈燕两个字。

这对于杜娟而言,还是很神奇的。

手指在学习机上按几个键,电视上就会出现字体。

“我跟梦洁学的,她报了五笔打字班,每个星期上两节课,梦洁还报了英语班,每周三节课,她现在都会用英语做自我介绍了。”

听女儿讲得绘声绘色,杜娟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童年。

她也有玩得好的手帕交,叫杜秀。

杜秀家虽然也穷,但却隔三岔五的能吃上白面馍,甚至是鸡蛋,那时的她羡慕极了。

她忍不住想,她和丈夫这么拼命的挣钱,为的不就是不让子孙后代不要过她以前的苦日子吗?

虽然累了一天,但杜娟却翻来覆去没有睡意。

“朝北。”

沈朝北迷迷糊糊的翻过身,手往她身上摸索,被她拍开后才睁了眼。

“我有话跟你说。”

见没戏,沈朝北闭上眼睛,“明天再说吧,困死了。”

杜娟自顾自道:“我想给大丫报打字班和英语班。”

“多少钱啊?”

“不管多少钱,我都要给大丫报。”

回应她的是沈朝北的打鼾声。

杜娟起身看过儿子后,熄灯上床睡了。

……

有了第一天的开门红,后面两天的展会办得非常成功。

三天累计销售额超过了二十万,其中卖出了两万张月饼券。

事实上,对于这个年代而言,月饼券还算是超前的事物,不那么容易被接受。

花七八块钱,买薄薄的一张纸券,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如果是早两年推出月饼券,消费者未必肯买单。

但现在不一样了,明珠食坊在蓉城已经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定的口碑和名气,冲着明珠食坊的招牌,消费者才愿意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