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种地

“太爷,我知道您的担心。”

“所以这次,我只是实验。”

“您也要知道,要是玉米棒子都跟长棒大粒一个样,那一亩地的收成顶两亩了都。”

“我也知道您怕出现问题,但不去实验,不去试试,永远都不会改变。”

或许是杨小涛的坚持,或许是杨太爷也觉得有理,便不再多说,“那就试试吧。”

最终,杨太爷同意。

但在他内心里,并没有太过重视。

多少年流传下来的经验,甚至大半辈子都在土里刨食,早就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顺从二十四节气,春种秋收的日子。

两人休息,第二天天还没亮,大队伍里的钟声已经响起。

杨小涛打着哈欠起床,杨太爷已经拿回来了早饭,一盘窝窝头,腌白菜。

早饭一般在家里吃,也有人不吃的,都等着中午的大锅饭。

当然,现在干的都是体力活,大家也会在家里吃点垫垫肚子。

两人吃完,就跟着杨石头去南山,那里有一块地,原先是看果园的人开垦出来的园子,后来果园被集体没收,没人搭理,园子也就荒废了。

此时,园子里土石疙瘩不少,平日里村民在这里种点土豆地瓜,没什么收成。

杨小涛选择这块地就是为了实验倒地能不能实现高产。

有了比较才能看出效果。

杨小涛来的时候,杨大壮家的孩子正趴在果树上折腾,一群小孩爬上爬下的,见到大人来了也

不害怕。

几人放下农具,开始收拾起来。

前世杨小涛也干过农活,不过那时候都用拖拉机,播种机。

一台机器顶三四个人,而且用时还短。

杨小涛想着,以后要不要研究一下播种机。

这东西不大,应该不难。

不过,前提是,有拖拉机啊。

现在,只能靠人力了。

几个人分工明确,很快进入状态。

一上午时间过去,杂草已经清理掉,

这还是有杨小涛这个人形猛驴的缘故,要是换了其他人,单单犁地都得下大力气。

中午吃完饭,几人继续。

土垄被堆起来,杨太爷在前面用脚踩出坑洞,后面是抓来的杨大壮家孩子,将玉米种子放进去,然后杨石头浇水,最后是杨小涛将坑添上,再用脚压实。

整个工作完成,也到了傍晚。

回到家里,吃过饭后和杨太爷说着最近城里的事,杨太爷喝着酒,抽着烟,脸上的担忧并没有减少。

杨小涛也清楚,自从五月下发的通知后,农村里都有股闷在心头的郁闷,那是对生活的烦恼,对未来的担忧。

杨小涛清楚自己的能力,让他帮忙一家一村,他还能拼一拼。

可让他改善现在农民的情况,那就是异想天开了。

说实话,他就是一个普通工人,往大了说,也不过是有个系统的普通工人。

对其他事上,他能力有限。

而现在他能做到的,就是将这杂交玉米搞好,让更多的村民获得实惠。

杨小涛和杨太爷又说了些玉米注意事项,杨太爷静静的听着,脸上没啥表情,但心里却是十分认真。

他觉得,杨小涛是真的把他们这些农民放心上,竟然为了一个可能失败的想法,就去埋头苦干大半年,这份心,不管成不成,他都得支持,不能冷落了。

看着杨小涛,杨太爷越来越有看自家孙子感觉。

孙子出息了,为国家做了贡献,他这个老革命到了地下,也能给老哥们说道说道。

那是咱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