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历史性的时刻,华夏正式进入到载人

第931章 历史性的时刻,华夏正式进入到载人空间站时代

8月的羊城,酷热难当。

哪怕是不站在太阳底下,也是一样觉得热。

没有空调感觉就活不了了。

这跟帝都那边的情况却是完全不同。

对此,钱俊峰应该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不过哪怕是羊城的天气很热,钱俊峰也是带着一帮团队飞了过来,专门跟启明星科技商讨下一步宇航员进入到嫦娥号空间站的事情。

经过了一个月的运行,嫦娥号空间站的各项运转参数都达到了设计值,已经具备接纳宇航员的条件了。

航天科技那边自然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安排宇航员进入到空间站,让华夏也正式的开始展开空间站试验。

“曹总,我们华夏的载人航空工程在92年就已经确定了三个发展步骤。”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10年9月25日,相关部门会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按照我们的计划,空间站至少是要等到2020年之后才能完成空间站的建设。”

“没想到你们启明星科技一下就把这个时间至少提前了六年。”

钱俊峰是没有想到在自己任上居然能够见证载人空间站的成功使用。

这绝对是超出想象的事情。

好在华夏从2003年开始就已经有载人航天方面的经验。

到现在为止,神舟五号、神州六号、神州七号等飞船已经将十来名华夏航天员送上了太空,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

所以这一次载人空间站的使用,对航天科技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甚至启明星科技内部也已经选拔了十名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工程师开始去航天科技那边进行相关的训练,为下一步进入到嫦娥号空间站做准备。

至于第一次进入到嫦娥号空间站的航天员,只能是先靠航天科技支援了。

这种出资很少就能获得进入到空间站的机会,航天科技那边自然是全力配合。

可以说这一次的载人飞船发射,航天科技比启明星科技要高呢更加积极很多。

“我们华夏厚积薄发,努力奋斗了这么多年,追上世界的步伐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是被人家一直领先吧?”

曹阳自然也是很重视这一次的载人飞船发射。

毕竟以后嫦娥号空间站长期都需要宇航员生活在那里。

要不然就白白的耗费了那么多的资金,没有起到最好的实验效果。

甚至为了配合嫦娥号空间站的一些实验,南山化学那边还专门成立了一個负责生物试验相关的项目团队。

到时候对各种种子的研究,对各种生物试验的研究,都可以在空间站展开。

单单是这一个优势,就能吸引许多的人才加盟南山系的企业。

毕竟对于一些科研人员来说,想要出成绩,那你得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条件,要不然完全依靠想象是不行的。

而在外太空的实验条件,那可不是随便哪个机构都能提供的。

不客气的说,只要加入到了南山化学的生物实验室团队,利用嫦娥号空间站的实验机会,将来每年刷几篇《自然》和《科学》的论文,那是一点压力都没有。

甚至这个团队将来完全有实力酝酿一名院士出来。

“这二十多年来,我们攻克并掌握了一大批尖端核心技术,建设形成了基本完整配套的研制试验体系,并在大型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关工程带动诸多领域和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凝聚、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航天高科技人才队伍。”

“现在开始起的各种成绩,确实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钱俊峰感受到曹阳那种自信和朝气蓬勃,也忍不住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

北极熊和美利坚能够做到的事情,华夏没有理由做不到啊。

“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永恒动力,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其活动疆域和生存空间的每一次拓展,都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正如人类从陆地进入海洋、飞向天空一样,进入外层空间并向深空进发,认识、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是人类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对茫茫宇宙不懈探索,将始终伴随人类向未来更高文明层次迈进。”

“启明星科技曾经说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月球、火星,是太阳系,是银河系。”

“不过,这一切都要先从嫦娥号空间站的正常运作开始。”

曹阳跟钱俊峰两人聊了好一会,然后一起去听技术团队介绍具体的发射计划。

这一次的载人飞船是第一次利用启明星9号MAX进行发射,场地放在琼州发射场。

保险起见,第一次只是安排了三名航天员进入嫦娥号空间站。

等到一切都确认好了之后,下一批就会安排更多的航天员进入到空间站展开试验。

还别说,这方面的一些工作,确实是需要跟航天科技合作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载人航天发射的过程之中,如何确保宇航员在太空之中的吃喝拉撒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外太空的特殊环境下,一点小细节没有考虑清楚,都有可能带来非常坏的影响。

指不定直接就出现性命攸关的情况了。

“只要我们的航天员顺利的进入到嫦娥号空间站,那么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里面,一定是有它的一个位置。”

在钱俊峰看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还是非常重要的奖项。

不像是南山系的企业,每年都能获得一些奖项,大家都已经觉得有点理所当然的样子了。

“如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了的话,那我们就按计划尽快的发射咯。”

火箭发射对于启明星科技来说,那还真就是家常便饭一样。

现在是每周都至少有一次发射任务,甚至比较夸张的时候是连续两三天,每天都会发射一颗火箭上去。

这种频率,绝对是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

启明星9号的可回收利用性能,也算是被充分的发挥了出来。

发射次数最多的一枚启明星9号,如今都已经有十几次的使用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