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它们急了!掀起芯片竞赛

“既然大家都觉得可以卖,那就卖吧。”

“不过在设备的交付时间上面,按照正常的日程去交付就行了,不需要特别的去进行压缩。”

“如果国内有其他的芯片设备厂家想要购买类似的设备的话,也不用再纠结了。”

“只要钱给到位了,都卖!”

曹阳直接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国内谁买设备都行,给钱就卖。

不过潘金兴也是很敏锐的意识到了一点,追着问道:“曹总,如果是三星和英特尔这些公司找我们购买光刻机,我们卖不卖?”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是特别的高,但是潘金兴觉得提前确认清楚也不是什么坏事。

到时候那些公司哪怕不是真的要买,肯定也会安排人过来试探一下。

这个时候,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显然是更加有利于跟对方的沟通。

“卖!”

“谁来都卖!”

“不过如果是三星和英特尔这些企业的话,设备的交付时间上面可以做一做文章。”

曹阳这么说了,潘金兴就彻底放心了。

“美利坚那边现在对我们恨之入骨,是完全不允许它们的企业采购南山系企业的产品的。”

“它们连汽车零部件都不放过,就更加不用说光刻机了。”

“我觉得对方就算是表达了想要购买的意思,也得做一个心眼,不要把什么技术资料都给到它们。”

章京在旁边提醒了一下。

早些年,华夏这边因为接待外宾的参观,可是没有少出现技术被人偷走了的情况。

那个时候我们还不是很重视专利这个东西,甚至国内压根就没有这个概念。

所以自己的东西被人偷走了,然后抢注了专利之后,我们自己人使用反而要给人家缴纳专利费。

局面可谓是讽刺无比。

但是这些案例却都是实实在在的发生过。

只能说,生活有的时候比小说都要更加丰富啊。

“这个确实也是需要注意的,阿斯麦的一些做法,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

“什么关键的技术资料都不给你,爱买不买,不买拉倒!”

曹阳知道章京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并且很可能马上就会发生在南山设备上面。

所以干脆也一并把自己的意见给表达了出来。

而就在曹阳和潘金兴它们讨论着这个话题的时候,高通那边也是紧锣密鼓的在准备着资料。

“王总,从目前我们多方打听到的信息来看,南山半导体帝都工厂投产之后,确实是可以生产14纳米制程的芯片。”

“不过良品率应该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大规模的量产。”

高通对于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是存在志在必得的心态的。

华夏的手机销量位居全球第一,自然也是高通非常重视的一个市场。

为了“高通税”,他们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积极性也是非常的高。

“良品率刚开始投产的时候不是很理想,后面要慢慢的改进,这个也是行业正常的情况了。”

“我担心的是到时候人家已经把最新的芯片技术用在手机芯片上面了,而我们却是没有类似性能的产品,那就被动了。”

王静作为高通华夏的总经理,肯定是希望能够让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

要不然也不会一直都给销售总监郁金利施加压力了。

“芯片设计方面,14纳米制程对我们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公司早就可以基于这个工艺来对芯片进行设计了。”

“加工方面,主要是找芯片代工厂家代工,只要三星、台积电和中芯这些公司,任何一家投产了14纳米制程的工厂,我们都可以把芯片代工业务交给它们。”

“甚至我听说英特尔那边明年就可以投产14纳米制程的芯片,到时候让总部把一部分芯片交给它们来代工也是可以的。”

“并且我觉得南山半导体都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英特尔也很快就掌握了的话,那么三星和台积电明年估计也是可以掌握的。”

“最终我们推出的14纳米制程的芯片时间,不会比南山半导体晚多少。”

郁金利觉得对于高通来说,芯片制程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最大的问题。

南山半导体要不断的开拓新客户,这个威胁反而更大。

毕竟这些智能手机厂家,之前大部分都是使用高通的芯片。

也就是苹果手机和荣耀手机这些厂家带了一个坏头,要自己去设计芯片。

一般的手机企业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

“你多跟三星、台积电等公司的人联系一下,问问它们什么时候可以生产14纳米制程的芯片。”

“我也跟总部那边沟通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跟英特尔那边也商量一下代工的事情。”

高通跟英特尔的关系可是谈不上好,甚至可以说不是很好。

之前高通很是积极的拉着苹果和德仪等美利坚半导体企业去打压南山半导体,英特尔都是没有参加的。

现在高通要找英特尔代工芯片的话,还真是不确定对方是否愿意。

毕竟高端芯片的代工选择,其实是很少的。

“王总,其实我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估计可以快速的让14纳米制程的芯片加工技术在行业内普及。”

郁金利只要有机会,都是想着好好的表现一下自己。

现在王静明显是有点苦恼的样子,这个时候如果自己能够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那绝对就是加分项啊。

指不定到时候高通华夏副总经理的位置,就是他的了。

“什么方法?”

王静颇为期待的看着郁金利。

对于这个下属的能力,她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其实早些年能够进入到高通这些高科技巨头的华夏员工,个人能力其实都还挺强的。

甚至许多清北的学生,在九十年代都是优先选择去这些高科技外资企业就职,工资比去当公务员或者进国企要高很多。

不像是2023年之后,大家的选择已经完全发生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