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史上最快的投资项目,让人措手不及

“哪怕是到时候他们逐渐的解决了良品率的问题,但是市场上已经开始大量的交付40纳米的产品,65纳米的晶圆价格,肯定是已经跌到一个超过他们成本价格的水平了。”

李在林虽然很重视南山半导体,但是并不代表他就很看好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

也就是南山半导体背靠南山集团,有大量的其他企业给他输血,所以他才比较在意。

因为这跟三星电子早些年的发展轨迹,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

要是南山半导体真的硬撑着亏损五六年,还真是有可能让他们追上行业主流的芯片技术。

这就不是三星电子的人希望看到的场景了。

“它们的晶圆厂刚刚开始修建,肯定会从各个同行那边挖人,到时候想办法安插几个人进去,以便我们更好的掌握对方的动静。”

华夏的半导体企业从三星等同行那边挖人的情况,也不是现在才有的。

朴根熙也不指望三星电子的每一名员工都那么忠诚,愿意面对更高的年薪诱惑而选择留在三星。

不过,借着这个机会安插几个耳目进去,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反正只是及时的掌握对方的动静而已,这种信息肯定就很难查到是谁泄露的。

“我马上就去安排。”

“现在全球半导体行业非常不景气,晶圆代工厂家的产能利用率更是降低到了2002年以后得新低。”

“在这种环境下南山半导体逆势进入晶圆生产行业,据说还在考虑给华威海思等其他华夏芯片设计厂家代工的事情。”

“这绝对是值得我们大力打压的。”

“不管是我们还是台积电,应该都不希望华夏国内再出现一家跟中芯这样子的企业。”

李在林对全球乃至华夏半导体行业的情况都是非常了解的。

虽然这个行业的前景很好,但是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个赢者通吃的局面。

但是这个过程肯定是比较痛苦的。

“南山集团对芯片的要求应该主要是集中在机床和汽车零件上面,这些东西对先进制程都没有太高的要求。”

“别说是40纳米了,就是用300纳米的技术去生产这些零件,都是完全可以满足市场要求的。”

“车规级芯片更多的是在乎质量的稳定性。”

“你也可以想办法跟南山集团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把一些晶圆交给我们三星来代工。”

“我们会让他们知道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他们自己修建晶圆厂的成本很高,最终倒不如把芯片设计好了之后交给我们来代工。”

除了关注南山半导体的发展,朴根熙也是希望把这个竞争对手变成是自己的客户。

晶圆厂那么难搞,竞争那么激烈,你们就别搞了。

交给我们这些专业的代工厂去做就行了。

这个方案,在不少芯片设计公司那边是很有市场的。

“我尽量去试一试,不过他们已经开始修建晶圆厂了,估计短期内不碰墙壁,是不会后悔的。”

“没关系,试一试嘛。万一人家想通了呢”

老大有指示,李在林自然是要执行的。

对于三星电子这样子的大企业来说,想要联系南山集团,自然

是有很多办法找到联系方式。

很快的,章京就在公司见到了主动登门拜访的李在林。

由于南山手机和南山汽车零部件的一些半导体元器件是需要从三星电子等厂家购买,所以章京肯定不会直接跟三星电子撕破脸。

毕竟,双方的竞争还没有正式的开始呢。

没有必要那么快就撕破脸。

“章总,我在华夏待了好多年了,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

“没想到您最终离开了高校,来到了南山半导体呢。”

李在林的中文说的非常好。

不少高丽企业在华夏的人员,中文都说的挺不错的。

这也是他们扩大市场的一个优势所在。

“李总,我们南山集团旗下的南山设备和南山汽车零部件似乎都有使用你们苏州工厂的内存,不过是通过代理商购买的。”

“说起来,我们两家公司还是挺有缘分的啊。”

第一次见面嘛,肯定是瞎扯谈的居多。

反正都是商业互吹一波再说。

一直到了十几分钟之后,李在林才开始切入主题,道“章总,您也是半导体行业的老人了。”

“现在行业内流行的是无晶圆厂的模式,不管是华夏国内的华威海思,还是美利坚的高通,亦或是苹果公司,走的都是这条路。”

“晶圆厂的投资很大,特别是先进制程的晶圆厂,投资是一次比一次大。”

“65纳米的晶圆厂,也许5亿美元就够了。”

“但是到了40纳米的晶圆厂,可能就要去到七八亿美元。”

“而将来28纳米的晶圆厂,很可能就要去到十几亿美元的水平了。”

“并且一旦有同行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破,自己就要立马追上,要不然很快就会被行业淘汰。”

“可以说晶圆生产领域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风险也是非常的高。”

“按照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今年全球晶圆厂的产能利用率还不到50,有大量的产能富余。”

“这种情况下,价格战也是在所难免了。”

“南山半导体在这个时候进入到半导体领域,是一个好时机。”

“但是自己去修建晶圆工厂,我觉得却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

李在林现实肯定了南山半导体的选择,但是又突出了晶圆厂的困难和不利局面。

他肯定是希望南山半导体能够放弃晶圆厂的修建,哪怕是现在的这座工厂修建了,将来也别再修建其他的工厂了。

“你说的很对,不过我们现在的设备已经订购了,肯定是要先修建起来了才行。”

“到时候公司内部见识到了自己修建晶圆厂的不利局面,才会重新考虑未来的布局问题。”

“要不然的话,我也是很难说服大家接受无晶圆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