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这么便宜?那就来个竞赛式研发

对曹阳来说,这绝对是意外之喜啊。

从零开始跟有基础是完全不同的。

后者很容易出成绩,前者完全琢磨不透。

“华清的车辆工程专业和电子工程系在几年前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了。”

“国内有少部分的军车和特种车辆应该是有采用他们的产品,但是跟博世、电装这些国际零部件巨头的水平相比,肯定有差距。”

“特别是在乘用车方面,之前的积累应该比较少。”

纪华这么一说,潘金兴也在旁边插了一句话,“这种民用的技术研究,得不到经费的优先支持,发展自然就比较慢了。”

“但是高校里头有大量的人才,博士生和研究生几乎不要成本。”

“我们真要是资金跟华清大学合作,到时候荣誉全部归他们,专利归我们,绝对是一个双赢的项目。”

潘金兴怕曹阳临时变卦,在旁边强调着跟高校合作的好处。

“国内的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做的一直都是比较差的。”

“这个合作要是搞得好,说不定能够成为一个标杆。”

“将来我们有更多的项目都可以跟许多高校展开合作。”

“像是车辆工程方面,除了华清大学和北理工之外,吉大和同济也是不错的。”

“我们出钱,他们出人,可以快速的为我们一批专利,让公司的底蕴更加深厚。”

“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时候,也更加容易通过。”

纪华对高校的情况还是非常熟悉的。

专利不专利的,这个年头在高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甚至在整个华夏,专利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便花费一点研究资金,以合作研究的名义把各个高校的技术变成南山的专利。

这事情绝对有搞头。

反正南山不搞,到时候也是便宜了别人。

甚至有个别的外企已经在这样子做了。

与其落到了外企手中,不如落到南山的手中。

“纪教授,跟华清大学的联络就麻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