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 19 章

望门娇媳 希昀 4672 字 3个月前

秦王这个时候倒还很会摘开自己,“父皇,儿子倒认为,太子殿下不一定真做出谋害父皇的事,那些火药些许另有所图,父皇还是让萧阁老与施大人细细查清楚,万不可轻易给太子定罪。”

皇帝听了这话,嘴角往后轻轻扯了扯。

可事实是,越往下查,太子的罪证就能被翻出更多。

秦王说完见皇帝没有反应,忍不住抬眸看了他老人家一眼,却见皇帝眼神直勾勾盯着自己,心里悚了悚,忙垂下了眸。

于是皇帝又瞥向燕平,“燕阁老呢,也是这个意思”

燕平眯了眯眼。

太子即便没有真正谋反,他涉嫌敛财私德有亏都是事实,如今别苑爆炸伤及无辜,太子威望尽失,储君之位铁定保不住了,皇帝对这一点心知肚明,然而之所以这么问,不过是以攻代守,真正的目的是想保住太子性命。

燕平何尝没听明白皇帝言下之意,只是在他看来,太子不能留,留下便是个祸患。

但这个话不能由他来说。

得激得旁人出头。

于是燕平躬身,面色坚毅道,“臣认为,陛下不要查了。”

他说这话时,萧御和施卓眼风齐齐扫向他,尤其是施卓,眼底甚至带着怒意,他和萧御已彻底得罪太子,若等太子翻身,他们无葬身之地。

皇帝幽幽看着燕平,又笑了下,没做声,最后只摆摆手,“你们都退下吧。”

众臣陆陆续续往后退,可唯独一人勇猛往前,撩袍往皇帝跟前一跪,

这个人便是都察院首座施卓,这等紧要时刻,施卓也很有气魄,当即开口,

“陛下圣父慈心,臣感同身受,只是陛下莫要忘了前朝耿王之患,七王夺嫡”

这话一落,其余大臣皆是心惊肉跳,皇帝闻言脸色一片铁青,双目更是眯成寒芒,恨不得剁了施卓。

前朝曾有一位太子,因失德被贬为耿王,当时的皇帝对这个儿子尚存仁慈之心,将他留在京城,不料这位耿王后来造反,引发朝中七王夺嫡,朝局动荡不堪上十年。

施卓这话,可谓是狠狠将了皇帝一军,也犯了帝王的忌讳。

皇帝喉头翻滚,怒道,“来人,将他给朕拖出去”

正要说杖责三十大板,刘希文忽然抬高嗓子,“哎呀,快来人,快些将施大人带下去,省得他胡言乱语气坏了陛下。”

皇帝经刘希文这一打岔,情绪忽的抑制住,渐渐冷静下来。

施卓垂垂老矣,真打几板子,怕是要一命呜呼,眼看太子要被废,他身为皇帝打死重臣,越发引起朝局动荡,民心不安,也于千百年后名声不利,皇帝双手撑在案上,慢慢平复心情,最终什么都没说。

卓就这么被人带走了。

大臣们三三两两离开奉天殿。

荀允和拾级而下,走在最前,他两袖清风,神情坦然,几乎置身事外。

而没多久,萧御满头大汗追了上来,“还请荀大人留步。”

荀允和止住步子,扭头朝气喘吁吁的萧御施了一礼,“大人何事”

萧御摸着额回头望了一眼奉天殿的方向,忧心忡忡问荀允和,

“荀大人,施大人那边是铁了心要将案子查彻底,可今日这燕阁老又突然说不查了,我实在摸不准当如何”

荀允和望着他笑,“大人是当真摸不准该如何么”

无非是不知该偏向何方

萧御心思被他窥破,面露赧然。

荀允和倒也没拆穿他,只温和道,“萧大人,上头坐着的是谁,你便听谁的。”

萧御闻言深深看了他一眼,“也对,那陛下的意思是”

荀允和神色漠然,“萧大人想一想,你说要细查时,陛下是什么态度”

皇帝打断了他的话。

萧御猛的一惊,立即明白了里头关节,连忙对着荀允和长长一揖,“多谢允和指点。”

萧御年纪远在荀允和之上,对他行此大礼,是打心眼里佩服以及信服他。

荀允和只淡淡回了一礼,便离开了。

是夜,内阁由荀允和当值,他将一些票拟好的折子送来司礼监,顺道给皇帝请安。

事实上,过去每每荀允和夜值,君臣二人均要促膝长谈,这一次也不例外。

荀允和进来时,皇帝披着一件旧袍子坐在东窗的罗汉床下喝汤,见他进来,脸色和缓了少许,扬了扬袖,示意小内使给他也舀一碗。

荀允和往那枸杞老参汤瞄了一眼,抬袖告罪,

“多谢陛下赏赐,臣不喝这个。”

皇帝低头瞅了一眼,白胎碗底沉着一片红参,慢慢明悟过来,“朕给忘了,好像听人说,你从不喝补汤。”

荀允和笑着称是,便在皇帝对面的锦杌坐了下来。

皇帝看着荀允和儒雅清俊的脸,忽然间叹了一声。

“朝中这么多臣子,个个将孔孟之道宣之于口,可真正称得上君子的,也只有你荀卿。”

荀允和是个极为自律的人,不喝酒,不纳妾,不喝参汤,修身养性。

更重要的是,他不结党,不徇私,修身齐家,端委庙堂,是真正将儒家规矩刻在骨子里的人。

这样的人物,才是皇帝想要的宰辅。

荀允和听了这话,眼底反而掠过一丝苦涩,微微垂下眸,

“臣当不起君子二字。”

皇帝只当他谦虚,没有当回事,随后揉着眉心,叹了好几声气。

荀允和看了一眼皇帝今日的穿着便明白了,这是一件旧袍子,有多久年份了荀允和不知,却猜到定与已故的章孝慧皇后有关。

“荀卿啊,你说朕是不是一个很失败的父亲”皇帝突然问,

荀允和微微一愣,“陛下何出此言陛下膝下十几位王爷,个个出类拔萃,您若不是一个好父亲,谁又是呢。”

“你别哄朕,”他语气半是失望半是自嘲,“太子自幼丧母,朕亲自将他养在膝下,这么多年,养成这般模样。”

“你知道吗朕不想杀他,不仅是舍不得,也是怕冤枉他。”

荀允和自然懂得皇帝顾虑什么,他双手搭在膝盖,视线轻垂,“陛下既是君,也是一个父亲,在两难中抉择,个中苦楚,臣明白的。”

荀允和这番话相当于已给了态度。

皇帝却以为他只看透了第一层,没参透第二层。

“不,你不明白”皇帝靠着引枕,双目往那黑漆漆的窗棂望去,视线忽然变得模糊,仿佛在那片五六颜色的琉璃窗上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你不明白失去孩子的痛苦”

荀允和的双肩猛得一颤,人一下子被什么钉住,整个人僵住了。

皇帝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没发觉荀允和的异样,

“三十年前,朕有一位玉雪可爱的公主,她方才十岁,是先皇后唯一的女儿,也是朕唯一的嫡公主就在那一年哪,她突发心疾死在朕的怀里临终前还拉着朕的手说,叫朕一定要好好照顾太子”

皇帝眼眶不知不觉深红,只是很快想起什么,眼底闪过几丝憎恶,盯着荀允和道,“她明明可以不用死的,却被那个混账给害死了”

荀允和完全没听进后面这席话,双手滑下膝盖,颤了颤,瞳仁深深紧缩,慢慢被血雾弥漫,“臣又怎么可能不明白呢臣比谁都明白。”他一字一句说着,人仿佛被抽空了,

皇帝这才发觉他嗓音在颤动,清俊的面容交织着无法平复的痛苦和内疚,“荀卿,你这是怎么了”

荀允和抬起眸,双目空洞似永远也无法填平的深渊,

“陛下,臣也曾有一个活脱可爱的娇娇女,死在了一场瘟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