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平反

负师恩 忘还生 3506 字 3个月前

薛九针知道自己出身不好,现在又陪她胡闹,侯爷肯定更不乐意吧她交给自己。

“你是你,我阿爹是我阿爹,你干嘛怕他”

“可我有求于他”

“求他什么”

“把他女儿交给我。”

“你求他”项箐葵话卡住,意识到他在说什么,脸腾地红了。

这这这这,这也太突然了,她还没想到那么远去呢。

“你,乱说什么呀”她声音娇脆。

薛九针也没想到,自己盘算许久的事,就这么猝不及防地说了出来。

他的手摸了摸剑,又去摸拂尘,“我就反正这是早晚的事,先,那个,我总得给你阿爹一个好印象啊。”

项箐葵低头,靴子一下一下踢着地板,“将来,我的事我自己做主,你不用管我爹。”

“嗯。”

薛九针嘴上应她,但也知道,侯爷很在意自己这个女儿,他一定要尽力得到侯爷认可,求得父母之命。

他问“那我们现在原地等着”

她师兄早知道他们跟着,继续跟下去怕是也查不出什么。

“我才不会待在原地等阿爹抓我。”

项箐葵很不服气,“这次我们离远一点,等到了地方,我一定得好好瞧瞧,师父会不会出现。”

又走了五日,在第六日清晨,他们终于已经到抚州了。

宋观穹发现师妹还在跟着,叹了一口气,看来是不肯善罢甘休了。

他得把师父看紧些。

夏诉霜听着马车在石板路上滚动的声音,醒了过来。

阿霁好像一夜没睡,抚着她柔白的脸,低声说“到家了。”

夏诉霜长睫缓慢扑扇了一下,反应过来,起身开窗去看。

窗外就是翡翠玉带似的一条河,有石桥横卧,马车在岸边走,船娘摇着乌篷船,哼着悠扬的调子,在缭绕的晨雾中穿过桥洞,绿波在船尾荡漾开去,对岸白墙黛瓦,宛如一幅水墨流动的画卷,仿若仙境。

“这儿就是我的家”她呆呆地问。

“嗯。”

“真美啊。”

要是能一直住在这儿就好了。

宋观穹看出了她眼底几分遗憾,他何尝不是,从未见证过师父生活在这儿的日子。

一到抚州,他就带夏诉霜去了玉带巷。

虞家曾经就住在这儿。

过了快十四年,虞府旧址已不复存在,在焦土之上建起了新的宅子,不知道都住着谁。

夏诉霜站在巷中,看着那些陌生门头,找不到一个“虞”字。

阿霁已经告诉她,自己原姓虞,为了报仇才隐姓埋名。

她很愧疚,灭门血仇,她本该记得的,她是唯一活着的人,怎么能把自己的父兄忘了呢

“遥儿,你用了十三年,已经替他们报仇了。”宋观穹不愿她

苛责自己。

“可我好想记得他们,若真像你说的,我这么拼命报仇,他们一定对我很重要,我怎么能忘了呢。”她说得伤心,将脸埋在夫君肩头。

见她这么在意失忆之事,宋观穹一下一下抚着她的背,心底滋味复杂。

他是盼她一辈子不要想起来的,可还是要口是心非“之前不是说要带你去寻访名医吗,别怕,早晚都会想起来的。”

“嗯,我不会放弃的。”

宋观穹说起别事“你表兄曾为虞家收殓尸骨,告诉了我地方,待会儿我们去买香烛纸钱,明日一早去祭拜他们,再把坟茔好好修一修,好不好”

“都听你的。”

马车占了半个巷子,巷子里早起经过的人都要站一会儿,猜测他们的身份。

夏诉霜被宋观穹嘱咐过,还不能承认自己就是虞家后人,她又回到车上坐着,耳朵仍旧竖起,听外边的动静。

宋观穹也不拦着人上来问,正好他也想知道些事。

“你说虞家要平反了”百姓提高了声量。

一石激起千层浪。

看来过去了十几年,这条巷子里的百姓对这桩案子仍旧记忆深刻。

毕竟他们这玉带巷,能写

进县志里的,就这么一件大事了,当然口口相传,老少皆知。

宋观穹点头“是,当年虞家没有引第戎人进抚州,是当时的巡抚徐玟诬陷虞家,之后无诏带兵害死了虞氏全族,朝廷现在查清了,要给虞家平反,立碑。”

他将事说得一板一眼,用最简单的话说清楚,务求百姓能听明白,再把真相传出去。

“那您是朝廷派来查案子的大老爷”

宋观穹点头,“当年的事已经查清了,但宋某还想多知道些虞家的事。”

“这得有十三四年了吧,在巷子里住得久些的,都跟虞家有过来往,我去给大老爷找来”

说着各家都回去找人了。

“阿爹,虞家平反了,他们是来问话的。”

“虞家是被冤枉的,大老爷在门口了”

“快出来十四年前的虞家是无辜的”

好多人跑回自己家去,把家里的老人都请出来。

宋观穹转身掀开帘子,说道“你也下来听一听吧。”

其实百姓能知道什么线索,他只是让他们多说一点虞家的事,给遥儿听着,也能有些安慰。

夏诉霜嗯了一声,戴上帷帽,扶着他下了马车。

巷子尽头的空地是围满了人,像是整个巷子的人都来了,摆了很多矮椅,老人都坐着,年轻的或站或席地而坐,小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最外围追逐打闹。

有人问宋观穹牵着的娘子是谁,他就答“这是宋某的夫人,也是抚州人,这次顺道带她回乡看看。”

宋观穹牵着她在竹椅上坐下,夏诉霜很不安,默默拉紧了夫君的手。

“您真的是朝廷派来查案的大老爷”有些

人还不敢信。

宋观穹将官符拿出来,甚至官府也得了消息,知府都过来了,唤他一声“宋阁领”。

宋观穹不想知府在此,说了几句情况,就请他先行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