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最后有惊喜

王正方和梁家挥是新人,王正方并非职业演员,他属于本色演出,梁家挥则是天赋异禀。

梁家挥刚刚还在安慰刘小庆,现在轮到他,却比刘小庆还要紧张。

因为刘小庆是大陆来的,她虽然很想得奖,却知道自己得奖的机会没有香港的本土演员大,所以期待感并不是很强烈,也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

而梁家挥是香港本土演员,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他的期待感就比刘小庆强烈得多!

刘小庆依样画葫芦,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说道:“别紧张!”

梁家挥嗯了一声,勉强一笑,仍然盯着台上。

颁奖人是洪京宝和麦嘉两兄弟,他俩是上届影帝嘛。

根据金像奖的规定,如果两人得票相差小于3票,就会被认为是平局。

他俩就好巧不巧的打平了,不过随着金像奖会员的人数不断扩大,未来出现这种双黄蛋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两人插科打诨了一阵,由洪京宝打开信封,念道:“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是……梁家挥《垂帘听政》,恭喜!”

洪京宝的最后一声恭喜说的很勉强,仿佛是一声叹息!

梁家挥狠狠地挥了一下拳头,站起身来,兴高采烈地和师父李翰祥,女主角刘小庆庆祝了一番,上台领奖去了!

“谢谢!”梁家挥从麦嘉手里接过奖杯,开始发表获奖感言,因为他激动了,他甚至有点语无伦次。

洪京宝和麦嘉两人则默默地走下舞台,两人心情都有些复杂:多好的苗子啊,就这么没了!

去年方逸华那个女人把李翰祥给举报之后,台湾就把李翰祥给封杀了,不过却没有封杀梁家挥。

台湾这几年,其实已经比较松动了,不像七十年代那样,跟条疯狗似的,逮住人就咬。

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两岸开始来往,大致就变成了:只要你不骑脸输出,那我就不管,假装不知道!

所以这几年才会不断有香港剧组偷偷摸摸跑到内地去拍戏,就算是杨叶这么大的目标,他没有跟台湾硬着来,用假名,不领奖,最后也解禁了。

李翰祥去内地拍戏的事情,台湾并非不知道,他们又不瞎。

一开始,他们就当看不见,然而邵氏不爽李翰祥出去单干,来了一波举报,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民不举官不究,既然举报了,那就要做出姿态来,于是李翰祥就被封杀了。

台湾并没有扩大打击范围,只封杀了李翰祥一人就完事了。

梁家挥是《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男主角,台湾并没有封杀他。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梁家挥居然得了最佳男主角,还兴高采烈的上台领奖,这就属于骑脸输出,不把台湾放在眼里,这必然是要被封杀的!

梁家挥但凡不上台领奖,或者用个假名,这事都有回旋的余地,不过他头铁,硬撞上去了,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洪京宝念出梁家挥的名字之后,就不由得一声叹息。

梁家挥今天上台领了奖,不出三天,封杀令就会下达,想要解除,除非他写检讨书,上台湾请罪。

梁家挥觉得,老子没犯错,写踏马的检讨,请他娘的罪?

封杀就封杀,没人请他拍戏,他跑到铜锣湾摆地摊去了。

好在梁家挥是因为在内地拍戏而被封杀,香港的《文汇报》便主动请梁家挥在报纸上写专栏《辉笔而就》,靠着这份稿酬,再加上摆地摊的收入,生活倒也过得下去。

轮到颁发最佳导演奖了,组委会请出了久未露面的大导演胡金铨,邵氏明星狄龙做颁奖嘉宾。

哦,邵氏已经把狄龙给炒掉了。

狄龙年纪大了,头也秃了,扛不动票房了。

于是几个月前,他收到了邵氏的解雇信,里面就简单的一句话:“谢谢你多年来为公司做出的成绩。”

狄龙懵逼了,他的前半生都是在邵氏片场度过的,已经与外面的影视圈完全脱节,一点人脉都没有。

狄龙这辈子,从来没想过要离开邵氏。离开邵氏,他不知道该干什么。

狄龙给方逸华打电话,秘书说她不在,打了几次,狄龙明白了,方逸华在躲着他。

狄龙又给何冠昌打电话,何冠昌的秘书也说他不在。

狄龙又给杨叶打电话,毕竟两人曾经合作过,有一段香火情,结果杨叶的秘书说他去日本了。

狄龙明白了,他已经过气了,全世界都在躲着他。

狄龙变得很焦虑,变得很不自信,甚至怀疑自我存在的价值。

他在邵氏的斜对面租了个房子,晚上站在窗子前,就能看到邵氏片场的灯火通明和人声鼎沸。

这里,是他的青春啊,他舍不得离开。

虽然被扫地出门了,但是只要张彻一个电话,狄龙又会屁颠屁颠地跑回去客串,一分钱不收那种。

因为只有待在邵氏的片场,只有在拍戏的时候,他才感觉自己还存在。

这次被邀请做金像奖的颁奖人,让他感到很意外,然后很高兴的就来了,因为这意味着,还有人记得他。

胡金铨拍完《剑雨》之后就再无作品,《剑雨》虽然卖座,但是大家都认为那是杨叶的功劳,杨叶只不过是让出了导演的职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