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一个人不行

柯受良感叹道“跟杨少拍戏就是爽,只要跟他说一遍,他就会记住,绝不会出错。”

罗礼贤也道“反倒是我们担心会出错,他卡点太精准了,药量没定好的话,说不定就伤了他。”

甲午战争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朝将台湾岛割让给日本

岛上的客家人不服,开始组织起来,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这就是著名的“乙未战争”,

乙未战争是台湾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以客家人为主,闽南人,大陆人、原住民

也参与其中,全民抗日,持续了一年之久。

这一战,日军共出动了近卫师团与第二师团两大师团合计3万7千余人,马匹7千头,其中还不包括军夫与后勤预备部队,最终伤亡近五千人,包括一名领军的亲王和一位少将。

台湾方面,出动正规军约3万3千人,民间乡勇与反抗军数量无法估算,在这场战争中不但折损不少将领,日军更是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无差别扫荡,伤亡军民至少14000人以上。

在原版赛德克巴莱中,对这场战争用三场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一场,日军大将召开大会,指着台湾地图说道“台湾岛是帝国的新版图,未浴皇恩之地,虽然岛上的人民好逞凶斗狠,据闻要武装抵抗我军接收,但尽是散兵游勇,无需畏惧。基隆港登陆之后,自北至南全面扫荡,必须使岛民不再有狎侮之心,诚心臣服我太阳帝国之下。特别是由番族割据的心脏地带”

日军大将拔出指挥刀,指了指地图上的中央山脉,“这里的高山,林场,矿场无限的宝藏呀”

第二场,客家人组织起来抵挡日军侵略,却是一群乌合之众,分分钟被击溃。

第三场,日本人抓住反抗军的领袖示众,周围是留着猪尾巴的麻木看客。

杨叶对此做了一些修改。

第一场照搬原版;

第二场表现客家人对日军的英勇抵抗;

第三场表现日军对客家人村落进行惨无人道的无差别扫荡。

接下来,又回到正题,讲述原住民抗日。

一支日军穿越幽深高峻的太鲁阁峡谷,准备进入原住民居住的中央山脉,赛德克人早已依据天险,在悬崖之上等候多时。

“放石头”

一声令下,悬崖上的石头纷纷落下,将下方日军的狗头砸了个稀烂。

各个部落在没有事先进行沟通的情况下,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团结。

“轨道车准备,a”

钟志文坐在轨道车上,操纵着摄影机,拍摄杨叶追杀日军的特写镜头。

只见杨叶一身赛德克人的装扮,手拿弯刀,狂飙而出,朝一个日军首领追去。

神奇的是,他居然和轨道车保持了相对的速度,使得钟志文可以完美地拍到他追杀敌人时冷峻的面容。

骄傲的莫那鲁道,在割草的时候,绝不从敌人的背后挥刀。

他奋起直追,越过一名鬼子军官,手起刀落,霍然斩下

“怎么样”

“ok奔跑的节奏控制得太好了,真的佩服”

钟志文做摄影师也有几年了,在丽视拍过十多部电视剧,他从来没见过镜头感这么好的演员,走位之精准让人直呼变态。

杨叶点点头,吩咐道“把现场收拾一下,道具石头全部清理干净,不要留垃圾在这里污染环境”

杨叶大声吩咐着,忽然有人喊道“导演,你的脚”

杨叶低头一看“操,又踢破了。医生,麻烦过来给我包一下。”

赛德克人是不穿鞋的,杨叶虽然特制了一批橡胶鞋,但效果也只能算是勉强。

橡胶鞋在山林里经常会被扎穿,而且,由于脚指头要露在外面,无意中被踢伤更是家常便饭。

拍摄了不到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有人受伤,杨叶自己也受伤好几次了。

他运气还算好,每次都是破点皮,流点血,伤害不是很大。

他带来的武行好几个都扎穿了脚,送回城里去休养了。

“妈的,拍了八年戏,从来没有这么惨过”

杨叶吐槽了一句,副导演丁善玺笑道“这样的电影,以前没有人拍过,以后也不会有人拍吧。”

华慧英点点头,说道“没错,以后应该不会有人像杨少这样,耗费如此精力,为少数民族说史了。”

杨叶心想,其实也不是没有,好莱坞后来就拍过风中奇缘和阿凡达,不过他们的角度非常的奇怪。

比如迪士尼的风中奇缘,对美洲那段残酷的殖民史进行了美化。

宝嘉康蒂长着一张印第安公主的脸,却是白种人的身材,她只不过是根据白种男人审美塑造的异域情调理想化美人。

而赛德克巴莱是不做评判,真实再现了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侵略的那段残酷历史

从这一点来看,比风中奇缘和阿凡达都要高级得多。

当然,风中奇缘的看点是美轮美奂的歌舞,阿凡达的看点是目眩神驰的特效。

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商业包装,这一点赛德克巴莱拍马也比不上

剧组每天就在山林中到处拍摄,无数的群演进进出出,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两月。

杨叶已经演完莫那鲁道的青年时期,由张叔平亲自化妆,把他打扮成了一个目光深邃,头发有些花白,脸上有着沟壑的中年人形象。

拍摄继续进行,这是一段马赫坡和道泽部落在猎场相遇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