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为天下师

韦彬问道“不知蔡国公几时回京”

“大概用不了多时了。”萧敬道,“以咱家所估量,在蔡国公回京之前,咱家的职位也会不保。以后可就靠你们了。”

“那是谁”

韦彬话又是问了一半,却不再说下去。

这意思是。

你退下去了,掌印的职位总不会是李璋这个生瓜蛋子来接替吧

萧敬也只是摇摇头,表示自己对此毫不知情,显然皇帝在谁接替他萧敬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件事上,显得讳莫如深,一直也未透露过任何的风声。

李璋被火线提拔,直接从御用监太监,调为司礼秉笔太监,且当即便直接提督东厂,成为朝中呼风唤雨一般的人物。

当天李璋便去拜见朱祐樘,一边是谢恩,一边是听令办事。

谁提督东厂,谁就要干辛苦事,这也算是眼下朝堂的规矩,而提督东厂就近乎是给张周打下手的。

“李璋,朕本来不打算用你,但杨鹏最近也并不在京,就选你了。”

当着司礼监另外几名太监的面,朱祐樘的话说得很直白。

李璋一点都不介意,他本来也不觉得自己有资格晋升到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位,所以听了这话心里也没什么波澜。

但萧敬几人心中又在经历一番洗礼。

感情还有个杨鹏

想到之前杨鹏

也当过东厂厂公一段时间,只是没有当上司礼监秉笔太监,以杨鹏对张周的巴结,那简直是萧敬几人都会觉得,这个人除了会献媚,好像就是会当一条狗。

把皇帝和张周都当主人那种。

好狗不二主

萧敬几人都在这么想。

“秉宽就是蔡国公,还在京师之外处置公务,暂且没回来。”朱祐樘继续道,“你去处置一下这件事,顺带把李荣的棺椁给迎回来,主持丧礼的事情,就由韦彬你去。”

萧敬问道“陛下,是让韦彬跟李璋一起去永平府吗”

“嗯。”朱祐樘点头,“一起去也行,顺带把永平府的事情也给结一下尾。牟斌不是也在吗让他早点回来吧。”

李璋请示道“陛下,奴婢对永平府的差事并不知情,是不是应该由韦公公为主导,奴婢先跟他做一些学习”

现在李璋知道自己资历和声望都不够,在这种时候,他宁可在萧敬几人面前摆更低的姿态。

“有秉宽在,听他的就行。”朱祐樘显得很不耐烦道,“早些去吧。这两天若是没什么要紧的事,就按内阁的票拟批阅奏疏,不要增加负担了。”

最后这番话,是说给萧敬几人听的。

大概是在提醒萧敬,现在先给内阁那边一点面子,多采用他们的意见,显得朕通情达理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朕浓浓的关切之意。

这可能就是为接下来准备的,在内阁大换血做准备。

先给你们点甜头,回头再给你们敲一棒子

翰林院内。

王鏊刚结束给太子授课,与东宫讲班一起回来,他本要处置一些翰林院的日常事务,却是萧敬带着谢迁一起进到翰林院来。

“萧公公、谢阁老。”

王鏊提前没得知消息,也是人到厅堂门口,才出来相迎。

萧敬笑着摆摆手道“王学士辛苦了啊,咱家是代表陛下,过来慰问一下的。”

谢迁也笑呵呵的模样。

很显然,二人一起来,像是有什么大事。

王鏊倒是知道自己是入阁候选人的事情,但他也不敢奢求自己能入阁,到底按照规则来说,他王鏊也并不在入阁的第一序列,也是因为这两年他跟刘健等内阁大臣的关系不太融洽。

在大明的翰林院体系中,内阁是很讲传承的,名义上内阁大臣的人选是由皇帝所定,但其实人脉圈子非常重要。

在嘉靖之前,这种体现最为明显。

“王学士,咱家也顺带替陛下给你传个话,今年顺天府的乡试,就由你来主持。”萧敬继续在笑着说,“当然这件事还不要先对外张扬,另外陛下还准备以蔡国公为主考,你们二人通力合作。”

王鏊道“这

会不会不妥”

对王鏊来说,能跟自己曾经的“学生”张周一起来主持乡试,看起来是一段佳话,但其实会让人不自觉联想。

尤其王鏊这两年的官职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栽培提携了张周,也让很多人在背地里议论他,他很想避嫌。

谢迁在旁笑着补充道“陛下决定的,也挺好,秉宽虽然年轻,但才华横溢,有他跟你一起,还能多跟你学学。济之,你可要把握好机会。”

王鏊听着觉得很别扭。

我把握什么机会

不会是行说让我去跟张秉宽学习吧

王鏊道“如今距离顺天府乡试开考还久,是不是应该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