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父子同病相怜

李东阳则皱眉摇头道若是连地方政务都处置不好,指望他打理好府库之事,未免也有些本末倒置了。

马文升到底是年老体迈,且有点用人不察。

马文升道若张秉宽前去蓟镇,果真是为窃占军务而去,内阁对此可是做好防备之策

李东阳摇头道本来所商定的,要让各处尽可能不靡费军饷,也不多调人力,却若是张秉宽亲自去疆场,便好似头狼,只怕各处或也不得不做事。且最怕张秉宽以整顿军务为由,在各边镇大肆培植势力,他若执意用所谓的自己人,倒也无妨,毕竟有陛下为他撑腰。但就怕新老之争,会带来地方变乱。

那张秉宽确是为铁矿的事而去呢马文升算是做出两种假设。

不把话说死了。

李东阳道也要看他将矿用在何处,到目前各处的矿窑产出,都未曾走朝廷的账目,全都成了他一人的私产,若我等奏于陛下,陛下不肯理会,那也只能等地方出乱子以我所估量,无论这矿窑产出多寡,地方将来必会因此而生乱。这是人性,不以他张秉宽的意志所定。

产出少了,地方瞎闹腾,地方官民肯定会闹事,认为张周开矿抢夺了地方的农田,就算矿场都开在深山老林,地方也会说那是即将垦荒之所。

产出多了,利益会让地方眼红,然后为了抢利益,就会参劾张周窃夺朝廷资产,且会发生官民闹事抢矿的事。

说是有锦衣卫和京营士兵等护矿,但强龙不压地头蛇。

李东阳似乎就等着看开矿这件事的热闹。

马文升道西山马要造城,让京师周边开采木石料,还会从南方等处往北调运,我也怕如此会令民生凋敝。张秉宽此举,的确是有些过分激进,违背臣子之道了。

李东阳点点头道若马老部堂真如此认为,那真就该联名奏,即便不成,也要找寻时机。没有人能百战不殆,谁都在等他张秉

宽于疆场折戟的一天,只有这样,陛下才会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个人,审视他所主持的事件。

嗯。马文升点头,似是满意于李东阳的态度,他也将进一步的计划说出,蓟镇连年军饷不足,今年更是有亏空存在,我的意思,是让京师周边的将官,多跟朝廷诉诉苦,免得陛下以为将士们的日子太好过。或者再给兵部和户部施压,以逃户众多为由,减边镇土堡驻守兵马数量,再从大同等处抽调部分兵马,填补蓟州、辽东等处的缺损。

李东阳皱眉道这是何意

马文升道重防京畿,难道宾之你觉得不对吗

李东阳眉头仍旧紧促,似乎是没想明白马文升为什么要如此提议。

是为了帮刘宇还是为了保证蓟州和辽东能一直留在传统文臣这边还是说要找机会给蓟州、辽东增加军饷调配

李东阳甚至在想,这位前兵部尚书,似乎是对那个刘宇过分倚重了吧光是把军权、财政往蓟州转移,能指望这种人成何大事

马文升似是看出李东阳对此有意见,他只是淡然一笑道老朽在朝或也没几天了,老夫所欣赏的用兵之官,除了宣府巡抚,便是这位蓟镇的巡抚,若是二人将来有机会能晋升到兵部为侍郎,以此来稳定朝纲,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李东阳道所以马老部堂,是想以刘大夏和刘宇二人,作为制衡张秉宽之人

马文升这次是笑而不语。

党争的事,从来都是暗地里做的,没必要把话说那么明显。

李东阳吸口气,他大概理解马文东的意思,现在是要给刘宇创造条件,让其有快速立功和捞取政绩的机会,以此来晋升到兵部侍郎的位置,配合刘大夏,取代在兵部侍郎位子不作为的熊翀和熊绣。

但李东阳怎么想,都不觉得刘大夏和刘宇到了兵部侍郎的位子,能做得比二熊更好。

不过李东阳也意识到了,马文升这是在为离朝培养接班人和党羽做最后的冲刺,而刘宇和刘大夏将会是马文升退下去之后,留下的政治遗产。

你的事,在下回去后会跟刘阁老商议。李东阳没有拒绝马文升,毕竟吏部尚书跟内阁之间还是盟友,没必要自伤和气。

马文升笑道宾之以后有事,也多来说说,最近言官总是参劾我老迈昏聩,我也想多提几次请辞,能回乡颐养天年,也是好事。以后这朝堂之事,还要多靠宾之你这样的年轻之人了。

我年轻

李东阳心说,你不要给自己的逃避找理由,大家都知道现在朝事艰难,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想打退堂鼓。

尽力吧。李东阳似也觉得马文升有往投降派发展的倾向。

这是觉得对抗张周愈发无力,都想着怎么把自己的地位能传承下去,然后一个个开始选择逃避。

李东阳也在琢磨,我们这群老家伙都没把

张秉宽给按住,指望后起之秀来把他给比下去,是不是有点太想当然了如果说朝堂是战场,这是做不为吗简直是在仓皇败退,且一个个都在比谁逃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