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妹妹不如妹夫

萧敬给定了一下基调。

旁边的李荣也只是笑而不语,有萧敬在,即便他更加年老持重,还是没有多少话语权。

张周道“言之有理。”

萧敬马上听出张周的言辞中多少带着一点敷衍,随即改口道“当然此二人的功勋,无法跟蔡国公您相提并论。”

“不敢当啊。”张周道,“我又没上战场,甚至对于前线发生的事都一知半解,这首功如何当得起把我算在功臣里,只怕也会人心不服,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蔡国公您言笑了,您的功勋,陛下可是看在眼里的,诸位臣僚就算口中不服,但心里也是服的,花马池和石沟城两战,要不是您提前规划好,何至于会进展如此顺利就算是黄河口一战,那也是您运筹帷幄的结果。”

萧敬有点在张周面前吹彩虹屁的意思。

连一旁的李荣都有点不太适应,本来司礼监掌印太监作为内相,几时要如此去刻意恭维一个朝中大臣

张周笑道“萧公公,我想问问,陛下对于此战的请功之事,是如何看的”

外臣问询圣意,本身就是不合规矩的,但张周好像从来不去在意这些,他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至少让司礼监这几个太监觉得,张周性子还是很直爽的。

萧敬道“这从何知晓不过陛下给您论功,必定是从不吝啬的。”

还用你说

到此时李荣终于在旁补充了一句“其实论功是一回事,但论过,好像更为着紧,不知蔡国公如何看待”

“对对。”萧敬也好像受到提醒一般,一脸期许等着答案。

张周道“这是说保国公等人的过错吗错失战机,这过错的确是不小,但要以此来抄家灭族,是不是过了”

萧敬心下一怔。

抄家灭族

你还真敢说。

李荣笑道“蔡国公认为如何处置,可以跟陛下明言,最好是既能做到惩戒其罪过,又能鼓舞军心,令上下一心,为将来平定草原铺路。”

言外之意,咱就小惩大诫,得罪朱晖一个人事小,开罪背后一大群人事大了。

“是如此。”萧敬也跟着附和。

很显然,萧敬跟朱晖的关系非同一般,以朱晖之前被当成主帅的身份培养,跟曾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萧敬有暗地里的沟通,比如说送礼和巴结等事,也是很正常的。

说是司礼监太监不能跟宫外的大臣有内外勾结的情况,但逢年过节送送礼,暗通款曲,都是司空见惯的小菜。

张周道“领兵出征者,当以奋勇为先,大明军规对于延误战机等事早有成文,一切还是按照定例来吧。”

萧敬和李荣对视一眼,二人都能听出,张周这是准备对朱晖大开杀戒的意思,朱晖好像是要被当作反面典型。

跟他们不禁在想,你张秉宽知道朱晖背后有一整个传统武勋作为靠山,你还想敲山震虎杀一儆百不成

乾清宫内。

朱祐樘兴致高昂,在摆好的沙盘之前,认真跟张周研讨军情。

朱祐樘尤其感兴趣的,是黄河口一战之后,有关杨一清所部做出的让鞑靼人北撤离开大明国境的决定是否正确。

司礼监除了陈宽之外,剩下三名太监都在,除此外还有张永,他们似乎都能感觉到,朱祐樘对于什么功劳的认定并没有那么局限,就算是杨一清这样的有功之臣,朱祐樘也不介意去探讨一下其是否有过错,要跟张周探讨是否要以此来进行惩罚。

“杨一清的选择,更多是因为后续的兵马并没有跟上。”

张周做了小小的总结。

朱祐樘点头道“从花马池到石沟城,再到黄河渡,前后也不过三百多里的路程,各路人马加紧追赶的话,相信用不了三天就能抵达,骑兵会更快,结果却落得让宁夏镇守军孤军奋战的结果。”

萧敬提醒道“陛下,这不武安侯和襄城伯的人马,还是跟上了吗他们也是领命出击,及时抵达。”

没提朱晖,却隐约跟皇帝说,他们是奉了朱晖的命令去阻截鞑靼人,并由其中一支襄城伯人马其中的一部分崔元亲自领兵,取得了黄河口的大捷,间接也有朱晖的半分功劳。

朱祐樘道“倒是够及时的,有几人上了战场杀阵最后还不是靠几百人在黄河对岸伏击鞑靼人要不是杨一清带宁夏守军在东南岸牵制了鞑靼主力,黄河北岸莫说是几百兵马,就算再加个十倍,也不足以取胜。”

萧敬听出皇帝言语中满是怒气,这是要揪着朱晖的小辫子不放,随即他也就不再出来替朱晖发声。

“秉宽,朕认为,你应该严肃军纪,该赏的赏,该罚的罚。”朱祐樘提醒道。

张周道“陛下,功过赏罚,并非臣一人所能决定。”

“呵呵。”朱祐樘笑道,“朕让你决定,有功劳赏赐

,那是帮你笼络军心,也是为稳定将士士气。至于过错惩罚,那是为了帮你树立威望,让军中之人惧怕于你,恩威并施,方不失将帅本色。”

“多谢陛下体谅于臣,那臣就接下来或就会擅自做一些决定了。”张周好似很不客气说道。

这也让几名太监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