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笼中的雀鸟

“随在前军之中,而前线又有宁夏巡抚决心一战,只要他所随的人马能随之冲上去,必定有所斩获,军功无论多寡,也算是为全军做了楷模。”张周道。

朱祐樘道“他跟的是襄城伯,只有个一两千的兵马,会奋勇与外夷一战”

张周笑道“就看战事如何推进,如果是对大明这边有利,那将士们就会英勇,否则事在人为吧。”

有关崔元在战场上的表现,远在两千多里之外的张周是不可能知晓的,甚至也没想到,崔元能被李鄌派出去当先锋官的先锋队。

而于此时,鞑靼人正在稳步回撤。

大明的各路人马正在紧急追赶,并且有了几次小的交锋,互相之间都有损伤,大明这边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将士们勇气不足不敢一战,而在于火器数量锐减。

拥有最大一批火器的朱晖又拖拉着没跟上,以至于大战一直没有爆发。

鞑靼人别的不行,但在策马转移这方面,的确不是大明这边可比的,尤其大明宁夏边军方面,有半数以上还不是骑兵,光靠两条腿来追,有点力不从心。

追击开始两天之后,宁夏所部这边就已经不再像之前一样紧贴着鞑靼军队的后军,而是拉开了至少有二十里的距离。

到此时,双方都还没停下来休息,作战双方已经基本到达了体能的极限。

“杨大人,将士们已经跟不上了,有的已经在叫苦,这两天已经走了将近二百六十里,有牲口驮的还好说,别的都已经押后很远了。”

副总兵高丕策马到杨一清的车驾之前,跟杨一清诉苦。

本来这差事应该是由郭鍧来,但郭鍧现在不想开这个口,难得有了军功,唱反调的事,还是让手下来。

杨一清看着即将昏暗的天色,追击已经持续了两天两夜加一个下午,他自然知道再这么追下去,先撑不住是他这一路。

杨一清问道“平江伯的人马可有跟上”

“难啊,大人。”高丕道,“咱在行军,平江伯就算拍马来追,也需要个几日。”

杨一清道“平江伯应该取道于灵州所,截鞑靼后路。”

高丕没回答,显然他没法去影响陈锐的决定,就算现在给陈锐去消息让他配合,都来不及。

杨一清也有些气恼,道“大明的将领,都这么没有担当吗鞑靼人照这架势,是想过黄河,不是往河套方向去,如果到了宁夏前卫的地界,可以配合守军将士,将其困在黄河沿岸,让其无法渡河。”

高丕道“大人,那是要追到黄河吗这么走,可能还需要一两日。咱越行越慢了。”

“鞑子那边也快到极限了”杨一清道,“难道不追,让他们继续在大明的地界肆虐吗现在就算是为了百姓,也要追击下去,跟将士们说,这事关到他们的军功,还有他们一辈子的荣光,这种事他们此生还有机会经历吗”

高丕心说,这话听起来不对味。

难道我们跟你杨大人打了这么一场仗,就一定是人生巅峰了

凭啥以后不让我们再立个更大的功劳我们的人生目标可是很高的。

“鞑子也是强弩之末,先让后续跟不上来的尽可能追赶,而骑马的则不可松懈,再去跟武安侯、襄城伯和建昌伯说,让他们紧随而上。”

就在杨一清布置时,高丕突然想到什么。

高丕道“襄城伯的一路已在我们前面,建昌伯已经落下有近一百里,也不知是否跟上,至于武安侯是最靠近我们的。”

杨一清点头道“看来襄城伯能在边镇立足,是有其本事,本还以为他也是酒囊饭袋之徒,是我轻视他了”

连杨一清都没觉得,李鄌跟别的那些勋臣有什么区别。

高丕道“那大概是他们战场上立功,正憋着一口气。现在弟兄们也不想被他们抢走功劳。”

本来是合作的两批人,毕竟没有竞争压力,李鄌才只有两千人马。

但因崔元在石沟城南线的优秀表现,再加上这次追击如此卖力,会让宁夏地方边军将士觉得他们是有意要抢夺功劳。

“有竞争才好,也跟下面的人说,不能让人看扁了,这是咱宁夏的地头,难道要把功勋拱手让人吗”杨一清鼓励道。

显然杨一清也没把李鄌或是崔元当对手,只是现在要拿

这二人当鲶鱼,激励麾下将士。

京师之内。

战报即将到来,京师内却对此有诸多的议论,不同于张周对杨一清的看好,京师内无论是文武官员,还是社会舆论,普遍都不看好杨一清和他宁夏的数万将士。

连研武堂内,对杨一清似乎也有很多意见,主要也是因为杨一清不是张周的嫡系,从研武堂内多数人把自己当成是张周的门生角度来说,那杨一清就是政敌。

不经过张周栽培的带兵之人,怎可能会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呢连花马池一战,明显也是张周提前算好了时间地点,让杨一清去捡大便宜。

而最近京师中市井舆论,简直是要把张周吹到天上去。

无所不能,好似天神下凡,指哪打哪,鞑靼人都鬼使神差听张周的,跑到花马池去送死。

这天张周还在戏楼内观赏戏曲的排练当晚戏楼并不对外营业,而是在排新戏,而张周作为幕后东家,自然是要过来指点一下的,既要履行东家的责任,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消遣。

而朱凤则在研武堂内忙碌了一天,晚上跑来找张周说事。

“张兄,还别说,我这一路走来,看到不少貌美的戏子,你这里真成了金屋藏娇的地方了啊。”

朱凤言语之间还很羡慕。

张周有钱有闲,当上尚书之后,居然还在京师中开这么个戏楼赚钱,赢得整个京师票友圈的推崇,既能挣钱,还能过来消遣。

张周闻言皱了皱眉。

就没好意思问,你所谓的“貌美的戏子”是何意所谓眼界不同,所评价的事也不同你跟别人所看的应该不是同一件事。

“是吗比方说”张周问道。

朱凤道“戏台上的那些女戏子,都有姿色,看着就赏心悦目的。”

张周这才知道二人说的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