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胜负由他

今天唱反调的变成张周自己了

还是说他想提前为自己开脱毕竟断鞑靼人后路的思路,很可能是张周提出来的,引君入瓮,把鞑靼人带到大明的关隘之内军民的损失,是要有人负责的。

朱祐樘道“鞑靼叩关而入,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其遭遇新败,士气必定低落,此时若边军各路人马能齐心协力,必定能将鞑靼人困于瓮中,届时嗯。”

皇帝差点脱口就把“石沟城”的战略意义说出来,但跟之前花马池的梗一样,朱祐樘也知道能藏还是先藏藏。

万一鞑靼人不往石沟城走呢

还是不要提前把话说满了。

这可让在场等着听细节的大臣着急,纷纷都在想,届时到底会怎样陛下您倒是明说啊。

张周道“回陛下,于此时,应当严令三军不得退让,对于寸土必争,若是有遇敌畏缩不前者,当以延误战机论,即便获胜事后也当追究其责任。”

“言之有理。”朱祐樘跟张周之间好似一唱一和般,配合默契道,“眼下鞑靼已进入到关内,若于关乎百姓生死存亡之事上,仍有人罔顾战情,阵前退缩,朕必定不能轻饶。”

谢迁终于忍不住走出来道“蔡国公,以你之意,是料定有人畏缩不前”

张周道“在下没有料定于谁,只是想把丑话说在前面。”

谢迁眯眼道“或者蔡国公认为谁有可能畏缩不前,只管在朝堂上点明。”

就差说,你把保国公朱晖的名字说出来,我们也好知道你针对的是谁。

张周好奇问道“莫非谢阁老心中也有与我一样的想法,认为有人会错失战机要是谢阁老不介意的话,也可以把名字说出来,也好在朝堂上做一番参详,或者可以赶紧提醒于他,也算是对其的一种敲打。”

“呵呵。”谢迁用一种怪异笑容,摇摇头,脚步都没迈开。

先前这番话,谢迁都没走出臣班来说,等于是原地对张周的一种质疑。

朱祐樘说和道“朕理解诸位卿家的心思,若是真有人在遇敌时畏畏缩缩,导致战局不利,朕一定要追究到底。诸位卿家,此番花马池取胜,功虽在宁夏将士身上,但策划之功,仍旧是秉宽。”

终于说到重点了,在场大臣皆都屏气凝神。

皇帝又准备给张周升官了升无可升了啊。

张周道“陛下,臣不敢居功,此战乃是陛下英明决策的结果,臣只是提出鞑靼犯境的设想,并点出西北防备的薄弱之处,谁知鞑靼人还真从花马池来了。”

妥妥的耀武扬威啊。

随便推算了一下,然后就中了

此时一旁的李荣道“陛下,两日之前,顺天府周边雹灾的消息传来,各地因为提前有所防备,此番雹灾虽然汹涌,但地方上人畜基本无碍,这也全都仰仗了张部堂提前示警。张部堂既为军政,又为民生,是乃大明的忠臣也。”

刘健等人死瞪着李荣。

好似在说,你个老阉人,你不知道你这么说话是不合规矩的

说事就说事,怎么还非要加上你自己的主见,说他是什么大明忠臣难道除了他是忠臣,我们是什么

可在朱祐樘听了,这番话却非常受用,这就是李荣跟别人的区别,在顺着皇帝意思上,不管你加上怎样的个人意见,皇帝都会觉得你“很还会办事”,相反遇到一些皇帝不爱听的,哪怕你只是稍微掺杂了一点意见,皇帝都会觉得你有僭越。

朱祐樘点头道“有功,是要赏赐。”

随即朱祐樘环视在场大臣一圈,道“不过如今言赏,还早了一些,要等西北战事平息之后再详细论定。秉宽啊,最近你要多费心了,虽然从京师到宁夏千里迢迢,消息传递不便,但以你料事如神的本事,很多事都可以提前预警,朝廷要仰仗你啊。”

张周赶紧道“陛下,臣何德何能,不敢居此重任。”

朱祐樘笑道“你不敢居重任,谁敢呢”

这既像是在问张周,也像是在嘲弄在场的大臣。

虽然今天大臣对张周的反对声音很低,甚至只有谢迁出来调侃两句,但皇帝还是能觉察出那些传统文臣的意见很大,现在皇帝也就明说了,你们不服的可以站出来,认为可以替代张周的,也可以站出

来。

如果没有

那就闭嘴。

“对了秉宽,你认为接下来,宁夏的战事将会如何推进呢在诸位卿家面前,但说无妨。”

朱祐樘最后好像又很理解在场大臣一般,眼看着满朝大臣都被蒙在鼓里,还让张周给众人注解一下。

“回陛下,以臣认为,鞑靼此时士气低落,但鞑靼小王子绝对不甘心便如此撤出大明疆土,必定会劫掠于边关,再伺机北撤,各路人马应当通力协作,将其逼到进退无路的地步,形成合围之势。”张周分析战局。

朱祐樘一听,双目都有些通红,差点要当众喊个“好”。

因为这才是他所追求的结果。

如果能把鞑靼小王子和他的三万兵马一次给吞并,可算是他的终极梦想了,这样甚至都不用亲自领兵进草原了。

李东阳道“若一切真如蔡国公所言,鞑靼小王子领兵于大明疆土之内折戟沉沙,那鞑靼内部将会陷入动乱,未来数年甚至是十几年之间,鞑靼或已无与大明周旋之力。”

朱祐樘笑道“李阁老,朕要的不是剪除他们的羽翼,而是要彻底扼杀如豺狼一般的鞑靼人。朕也知要逮住鞑靼小王子这只狡猾的头狼并不容易,但事在人为,既是其主动来犯,主动投进陷阱之中,朕认为,不该错失这个机会。”

李东阳继续道“但陛下,此战在大明疆土内进行,或祸及百姓,若战事有所缺漏,将会威胁到关陇、平凉等处百姓的安宁。”

朱祐樘面色随即不悦道“如今已经防备严密了,还要怎样难道要朕御驾亲征吗或者李阁老有更好的方略”

李东阳没想到,自己不过只是提醒皇帝,例行公事一般的奏言,都能惹来皇帝如此强烈的意见反馈,他也只能住口不言。

“好了。”

朱祐樘一锤定音一般道,“此战尚且还在进行中,今日奏捷,只是给大明军民提振一下士气。西北各处的防范,还有何缺漏之处,粮草等调运还有何困难,诸位卿家可以畅所欲言,朕要的是全盘的胜利。”

马文升道“或可由大同出兵一路,扰乱于鞑靼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