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换血

此话一出。

在场很多大臣更是带着不解。

刘大夏虽然没做过尚书,但熟悉他的人不少,此人虽说不上是茅坑里的石头,但也不是可以被张周一次举荐所能“收买”的。

张周这么主

动去推举一个明明不可能收拢的人,还是抢在刘健等人之前提出举荐,明显就有点不合常理。

朱祐樘点头道“刘卿家的能力,朕是看在眼里的,只是不知他近来身体状况如何,若无大碍的话,是该让他重新出山了。着令”

还没等跟大臣商议,朱祐樘已经准备下令派人请刘大夏出山。

其实朱祐樘对刘大夏也是非常欣赏的,朝野上下谁有能力谁没能力,当皇帝的还是会看在眼里的。

“诸位卿家,尔等有何意见吗”在朱祐樘意识到,只听了张周片面之词,自己已经忍不住要决定时,便想到还有那么多大臣,便就假模假样去问问大臣的意见。

刘健这次没回答。

刘健跟刘大夏之间本身并没有那么深厚的交情。

反而是马文升跟刘大夏可说是“高山流水”一般的知己。

马文升走出来道“陛下,老臣附议。”

在刘大夏重新回朝这件事上,马文升老早就在运作,奈何因为有张周的崛起,皇帝对于西北军务,基本只听张周一个人的,使得刘大夏的起复之路异常坎坷。

不过现在由张周主动提出让刘大夏接替马中锡为宣府巡抚,一切就显得那么轻松了。

就算马文升知道自己出来“附议”,并不能代表主流文臣的意见,但他这个吏部尚书的面子,众臣僚还是要给的,他为了老友,也就没什么避讳的。

果然。

在马文升出来发话之后,内阁三人先选择了退让,也等于说把反对这件事的压力给到了其余官员身上。

奈何有张周和马文升二人为刘大夏背书,旁人说再多也是徒劳。

朱祐樘道“下旨吧。”

这次不像刘宇去当大同巡抚那么麻烦,皇帝直接就在朝堂上做了决定。

朝议之后,朱祐樘也不出任何意外的,将张周召到内廷去叙话。

同时被召见的,除了刘健之外,还有马文升、朱晖二人,因为朱晖本身已是上听处一员,这也让前上听处成员张懋心里很不爽。

在这次内廷召见之后,朱祐樘旋即下旨。

除了刘宇正式成为大同巡抚之外,另外调襄城伯李鄌到辽东,配合平江伯陈锐平辽东女真。

除此之外,由张俊接替李鄌为大同总兵,再以庄鉴为宣府巡抚

加上之前被调回京的偏关巡抚王琼朝廷等于是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将宣大地方的巡抚和总兵官换了个遍,马中锡本来还等着调为偏关巡抚,或是调为九边其他地方临时也被征召回朝,暂时以刑部右侍郎的职位待分配。

王守仁虽仍旧为宣大总制,但他的麾下却经历了大换血。

这对于大明边军将士来说也很懵逼。

明明一切都很顺利,如今又是寒冬腊月的,现在应该一切都该求个稳,为什么朝廷在更换人选之事上,却这么大刀阔斧毫不留情呢

张周当天去研武堂时,朱凤也知晓宣大地方上人员大变动的事。

朱凤跟别人在意的点不同,当他得知没自己什么事时,松口气道“还好。”

言外之意,只要不让我再去西北,继续让我留在京城里当个清闲之人,随便你们怎么去折腾。

“知节,你没有失望吗以你的资历,随便哪处当个总兵官,都是绰绰有余的,很多时候甚至可以临危受命。就好像此番,陛下派平江伯前去辽东震慑建奴,其实派你去,或是更妥。”张周笑着打趣。

朱凤摇摇头道“别,我没有平江伯的魄力。不过若是他最近找我的话,你就说没见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