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崇武抑文

阁形成正面抗衡。

但他们再一想,当初的内阁不也是这么起来的

入阁的成员,虽基本都是翰林出身,但入阁之前,可能也就只是个侍读、侍讲,能以学士入阁的都少见了,只是在弘治时才对于入阁大臣的出身和资历要求更高了而已。

朱祐樘道“这样,六部这两日各举荐二人,一概要是侍郎以下的,外臣中有治军能力的,也可推举。都督府内就不必选了”

张懋走出来道“陛下,老臣等也想为朝廷出一份力。”

对张懋来说,好不容易以武勋的身份,获得了参与决策的机会,就这么把我们都督府干政的权力给取消了

朱祐樘冷冷道“英国公,你最近身体不是一向不好吗连朝议都力有不逮,让你每日值守于上听处内,岂不是太为难你五寺也各推选一人,一律以少卿以下为推选,而后以研武堂和有西北从军之经历者,也可选拔入内。两日之内便定好初步的人选,这件事就先这样吧。”

皇帝开了话题,但没有揪着话题说太多。

大概有一种,朕只是开个篇,至于事情如何发展,要走一步看一步的意思。

朝议结束之后,往外走的时候,谢迁便直言不讳道“怕不是推选的所有人,都只是个幌子,陛下心中早就有了人选。”

假装广泛听取意见,但其实早就完成内定。

这话多少有点不敬的意思。

李东阳纠正道“陛下心中岂能没有初步的人选”

就差把张周的名字说出来,再或者说是由张周举荐的人。

新任的吏部尚书马文升微笑道“看来以后谁能进上听处,非要有陛下的赏识不可,也要在军政之上有更高的见地不可,却不知是否有票拟的权限”

这话有点朝内阁脸上糊砖头的意思。

谢迁瞪过去道“马部堂,你不会是想说,以后涉及到军政的票拟,归上听处,而涉及到民生的,才归我们内阁吧”

马文升笑而不语。

刘健见谢迁和马文升先争起来,而别人就好像吃瓜群众一样在看热闹,不由冷冷道“到如今连上听处的具体职责是什么都没厘定清楚,谈这个有何意义既然上听处的所设立的初衷,是为军政之事,那就先以懂军政的人充入其内,各位有意见吗”

说了等于没说。

但刘健的一锤定音还是有效果的,至少别人不再随便谈论了。

还没到两天,各衙门就把自己衙门里要举荐的上听处成员,一并呈递上来,交到了朱祐樘这里。

这次是由萧敬亲自把这份奏疏呈递。

“陛下,六部各二人,五寺各一人,加上都察院推荐的一人,一共是十八人。不知是否要从六科之中再增补人选”萧敬小心翼翼问着。

朱祐樘打开来,随便看过,不由眉头紧锁道“朕是说过,可以由新科进士充任,但以观政进士作为举荐,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这两个观政进士中,也有本事参与到朝廷大事”

萧敬为难道“大概六部中多数官员都要各司其责,无暇分心。”

其实萧敬也很清楚。

六部在推荐什么上听处成员时,但凡是对此事有意见的,都会推荐一些不起眼的人,推荐的人地位越低,越说明上听处在大明没什么话语权。

这点小心思,皇帝还是能看懂的。

萧敬见皇帝仍旧在看名单,不由问道“陛下可是要从中选拔出几人”

“不会。”朱祐樘道,“既是上听处,至少要有侍郎以上的资历,朕才会做出考量,要么就是出身于研武堂,在地方军政上已有政绩的,诸如现任的辽东巡抚陆完。”

“啊”

萧敬多少还是吃了一惊。

原来皇帝跟大臣说的,要选什么侍郎、少卿以下的,就是个幌子。

故意试探那群大臣的态度

萧敬难免会想,这有那必要吗反正那群大臣都知道陛下设立上听处是为了对抗朝中主要的文臣势力,搞这些玄乎的干啥

至于陆完

萧敬也在想,这连具体人选都有了,选来选去就是在瞎凑热闹。

朱祐樘道“其实朕对于上听处的选拔,也没有更多的定案,这次朝上一提,也是为看看众臣工的反应,看来他们对上听处没太多的信心,以为朕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吧”

萧敬道“陛下误会了,朝中臣僚都是一心要为陛下分忧的。”

“是吗”朱祐樘道,“朕倒觉得,只有秉宽更尽心一些。先初步定下陆完和王琼二人,秉宽自不必提,剩下的三人再酌情考量一番。”

萧敬一看,皇帝对于上听处成员总人数已有了很好的规划。

六个人。

三个人甚至都已经定下来,分别是马上上任兵部尚书的张周,以及户部左侍郎王琼,唯独一个陆完是从辽东巡抚上撤回来,但陆完回朝后做什么官职,尚且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