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心学“大弟子”的造诣

“咳咳”孔承源一听,不由尴尬咳嗽起来。

这话也能直说的

唐寅在旁好似挑事一般道“你们两家应该是联合在一起,要谋求这爵位了吧”

“呃”

叔侄二人对视一眼,他们看出来,张周作为大明方士出身,哪怕是个状元,说话和做事风格,也跟那些传统的文臣大相径庭。

孔承源道“实不相瞒,我们的确是为明正朔而来,当初我大侄南溪得承爵位时,族中便有不少人反对,他不思皇恩,做出有违伦常国法之事,更是为世俗所不容,他的弟弟我的侄儿东庄,则品性极好,奈何他无子。如今到这境形之下,当以我三侄,也就是弘弼之子为嗣,方彰显宗法之事。”

“呵呵。”张周还没做什么反应,旁边的唐寅已经在笑了。

那笑容大概在说,宗法的事朝廷还没定,你们孔家两叔侄倒好像替朝廷和孔家都给定下来。

你们的脸可真大。

“有道理啊。”张周指了指这对叔侄,对唐寅道,“伯虎,你怎么看”

唐寅皱眉。

你说有道理,还问我怎么看是让我顺着你的话头,也说这件事很有道理,顺带给分析分析

唐寅道“在下人微言轻,不敢擅自议论衍圣传承之事。”

我就一个读书人,让我去议论读书人老祖宗孔家一脉传承继承的事就算我说得对,也会有人觉得我无事生非,这种麻烦我唐某人可不会去主动招惹。

张周叹道“其实唐中丞的话,也就是我想说的,你说我一介书生,妄自议论此等事,容易为人所不齿啊,就算陛下不定,也会让朝议来定。而今相关的朝议并未进行,我人也不在京师,你说我能给你们什么保证呢”

你们来找我,莪能理解,你们或许认为我说得上话。

但这件事始终不是我张周一人能定的,皇帝以后肯定会以廷议来商定继承的事,或在孔弘泰死之前,或在死之后。

“但是”孔承源欲言又止。

张周笑道“你们想找我帮忙,这心情我是能理解的,但还是要参考宗法,最好是成法案例,你们有吗”

“过继他人之子,此等事无须成法呀。”旁边的孔弘弼道。

张周道“你的意思是说,过继儿子,随便过继谁都行是吧”

孔弘弼急忙道“学生并非此意。”

张周摇头道“理论上来说,衍圣公要过继子嗣,从其兄长门下过继,是最为妥当的,长子不能出继的话,便以次子为继,这也是宗法之一。以此还可上奏言事,若是要以罪宗不得为继的道理,那就要从旁支来挑选,你们方才有机会。”

“是啊。”叔侄二人眼神都热切起来。

张周道“那就直说了,你们凭什么认为,陛下会以旁支的孩子来过继,而不是以长子嫡孙之子来过继呢给我个理由。”

“这”孔弘弼道,“您不都说了罪宗无法继嗣。”

“这只是个说辞,你们还是要说服朝中元老大臣,我一人之力是不够的。”张周道,“或者这么说吧,你们可要把规则都定好了,凭什么你们二位说得就有效孔家上下是否愿意跟你们联名天下读书人是否愿意认同陛下和朝中臣僚是否会认可呢”

“啊”

孔家叔侄二人似乎还没理解透彻。

张周笑道“宗法的事,也是由约定俗成来定,朝廷立旨,并不能打消世人的议论,最后谁来继承,还要看你们孔家内部到底支持谁人的多,还有就是看文人舆论如何了。现在你们可要发挥自己在族中的影响力,多拉拢一些人支持,还有就是赢得读书人的推崇”

“我这个人你们应该知道,我只负责算天意,并不负责算人事,宗法的事要靠宗族内部依照国法来解决。你们可明白”

孔弘弼问道“这到底是”

“明白,明白。”孔承源赶紧拉了孔弘弼一把,主动应承道。

张周笑道“很好,不枉我白费口舌,那你们就回去准备,我希望回头能见到更多支持你们说法的奏疏,需要很多人联名啊。”

“是,是。”孔承源起身,一脸恭敬道,“日后也需要在谈论此大事时,得到张学士您的鼎力相助。孔氏一族必定感恩戴德,也会厚礼相赠。”

送走孔家叔侄。

唐寅也有点一头雾水道“孔氏一族真会有人支持他们还是你是在敷衍其实就没必要相见”

“谁说的”张周道,“你当我刚才啰嗦那么多是干嘛不为制造点他们内部的矛盾,我出来凑这热闹”

“矛盾”唐寅皱眉。

张周的思路还就是与人不同。

张周道“孔氏一族的传承,如果一切都依照宗法的话,那还要朝廷做什么读书人到底是尊重陛下,还是尊重他们现在是个衍圣公就想娶大学士之女以文人典范而自居,你以为陛下看他们就很顺眼吗”

“这”唐寅也想说你慎言了。

张周叹道“伯虎啊,正因为我们是同门,没什么避讳的,我才跟你说这个,你要明白,一切影响到皇权之威的人和事,都是为陛下所不容的。我们也应该为陛下分忧啊。”

唐寅皱眉,心想,你还真是为皇帝考虑,当臣子当到你这么没原则,连宗法和规则都不顾,只顾着成全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