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入戏太深

朱祐樘道“朕准备于渤海设置船厂,造海船船只,是为东南靖海之用,造船期间当有人督办此事,便以唐寅为户部员外郎、渤海巡抚,加右佥都御史。诸位卿家可有何异议”

户部尚书周经道“陛下,造船之事靡费过多,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用度方面,就无须诸位卿家担心了。”朱祐樘道,“人员和用度,都由唐寅自行去筹措,只需调京营一千将士配合其事便可。”

给了唐寅一千京营兵马,再稍微给点银子当启动资金,就让唐寅自己去生造个衙门,搞什么渤海巡抚衙门。

这于在场大臣听来,皇帝的思路有点跳脱,他们也都知道这件事很可能来自于张周的提议,但背后潜藏着什么,却没人知晓。

大白天都睡醒了,怎么还搞一些梦游的事情

你张秉宽下一步不会又想针对于谁了吧

“至于秉宽莱国公。”

在场本来还有很多人准备反对设置什么渤海巡抚,但听到朱祐樘这番话,所有人又都屏气凝神。

什么渤海巡抚的,只要把张周给搞下去了,一切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推翻。

关键不在于唐寅去当什么巡抚,而在于让张周早点从朝堂混蛋。

“陛下”

就在文臣都屏气凝神,言官也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西班武勋之首的张懋突然走出来。

在场很多人都觉得,你张老头今天太不知分寸了吧

朱祐樘打量着张懋道“英国公,你有事吗”

张懋道“老臣从钦天监监正口中得知,未来几日,京师之中或有灾劫发生,而矛头直指陛下器重莱国公之事,或遭来天意反噬,还请陛下以苍生为重,听天意而勿要再宠信奸臣。”

“啊”

朝堂之内一片哗然。

张懋的突然冒头,本来是为人所不耻的,文臣瞧不上武勋,不觉得张懋在这种时候能帮上什么忙。

但他所说的话

却好像显示出,他张某人也算是大明朝“铁骨铮铮”的大铮臣了。

朱祐樘皱眉道“英国公,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张懋道“老臣知晓。”

随即,张懋将目光落到先前跟朝鲜使节一起到来,并立在文臣和武勋之间,显得很碍眼的张周身上,一本正经道,“老臣对于莱国公过去的作为,也是佩服不已,但人必定无法胜天,若人力总以天意而为之,事总以天意而为借口,屡屡借助天意来成人事,那必当是会遭遇到天谴的。”

“英国公”

朱祐樘似乎是生气了,连语调都变得强硬起来,现场的氛围突然变得很压抑。

在场的文臣也感觉到,如果先前他们是由他们出来参劾张周的话,那得到的待遇也不会比张懋更好。

或者说,皇帝的怒气,看似是对张懋撒的,其实也是对在场所有人的警告。

“朕不管秉宽治事,用的是天意还是人情,再或是雄韬武略,至少他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如果以此来说他所作所为会遭遇到天谴,实在是无稽之谈,你让朕如何能信”

朱祐樘说话之间,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

这演技

张周看了都要佩服几分。

张周想说,陛下咱淡定一点,都知道张老头不是在扯谎,他的确是这么听的也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信的,咱也就别整那些玄乎的,直接上正餐就行。

刘健走出来道“陛下,灾异之事自古有之,不可尽信,也不可不信。”

眼下刘健是不得不这么说。

大臣联名参劾张周,也只能从张周以方术乱国这一条来入罪,别的张周那么多功劳,是个市井小民都能看到,他们也没法直接无视,毕竟之前以功勋给张周赐封为莱国公,也是经过正规手续流程走下来的。

文臣也不能打自己的脸。

而他们在上奏中,也是提到过去两年北方旱灾、南方水灾,还有各地的天灾人祸,想把这些事全都归到张周的头上。

所以刘健才会说出“不可不信”的话。

朱祐樘道“刘阁老,你觉得如果哪里发生了灾异,就说是因朕用秉宽所造成的,对秉宽是否过于苛责了秉宽也可有用过灾异之事,来攻讦于朝中同僚”

刘健道“有建昌伯之事。”

“那是秉宽提的吗”朱祐樘着恼道,“秉宽时不过提出建昌卫或有地动发生,连朕都不敢说这与建昌伯的为非作歹有直接关联,且此事不是你们提得最多”

当皇帝的也有脾气。

当时你们拿建昌卫的地震强行联系到张延龄的为非作歹,还让朕将张延龄发到西北去“戴罪立功”,还解救了建昌卫指挥佥事彭泉,怎么现在却倒打一耙,说这是秉宽所为

“钦天监”

朱祐樘怒喝一声。

倒霉兮兮的吴昊,从文臣堆里走出来,他脸上分明露出一种生无可恋的绝望。

我就是个棋子,被你们拿出来当猴耍的,爱咋咋地,赶紧把我给整死吧,我活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