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事小情全靠他

面对如此一个“有事问秉宽,秉宽不在事就先暂缓商议”的皇帝,在场这些顶级文臣其实也很无语。

可现在就是否往援朵颜三卫这件事上,他们又似乎真的拿不出什么好的方略来没法一锤定音,连文官内部都保有派或者不派,或者是变着法敷衍等方法,这就会让皇帝觉得你们文官也没主见,还是别添乱了。

众大臣从乾清宫出来时,正午的阳光还有些刺眼。

左都御史闵珪对皇帝宠信张周的事非常有意见,大概他是言官之首的缘故,别人不想担当的责任,他也要梗着脑袋往前钻。

“这叫怎么个事陛下如今有事问张秉宽,没事也问张秉宽,可是这朝堂上的事情,没了张秉宽就要搁置一边诸位难道就不知要在陛下面前据理力争”

闵珪所说的,其实也正是这几位所想的。

但这似乎跟朝堂上商议是否出兵一样光有口号没结果,光说直谏,但过去这半年我们就张秉宽的事说得还不够多哪次有效了嘴上让别人去直谏,你怎么不上

谢迁笑道“说是陛下对张秉宽倚重,但敢问一句,诸位这几日手头上的公务,哪一件又有张秉宽参与期间了呢”

闵珪白了谢迁一眼。

要不怎么说你谢于乔擅长诡辩

如果张秉宽真的能把朝中大小事情都参与其中的话,那我们真就可以一起回家种田。

周经苦笑道“这不正说得是朝中大事”

在此事上,似乎他周经挺有发言权的,别看张周现在是军职,但跟户部沟通是最多的,反而跟兵部之间没多少沟通,就在于张周打仗在大的战略方面并不需要听从于他人,反而是涉及到西北的治军等问题都需要钱粮,周经手头上的事张周就真的参与。

谢迁又笑眯眯道“难道诸位到现在,都还没看出来,陛下对于是否出兵援助朵颜三卫,所求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

谢迁望着马文升,意思是,他们没看明白,你不会看不明白吧

马文升道“于乔可说的是,陛下要的是大明出兵驰援,还能一举将鞑靼小王子击败,是这意思吧”

“是啊。”谢迁笑着点头。

“啊”一旁的刑部尚书白昂对此则嗤之以鼻,“这可能吗于乔,朝廷大事可不仅限于言,还要有行才可。”

谢迁道“嘿,还真被你说对了,陛下要的就是言行一致,不光是嘴上说,还要能把事做出来。敢问你们,现在如果陛下真要派兵驰援朵颜三卫,还不是要派他张秉宽去否则又派谁呢”

几人还在行进中,突然都就不做声了。

诡辩归诡辩,但谢迁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刚才内廷会议上,几人说破大天,都没法解决一個很大的难题,那就是说的跟做的不是一个人。

往前走了一段路,周经提醒道“不是还有马老部堂吗”

“呵呵。”

谢迁又在那笑。

这就是在提醒在场几位,马文升虽然老骥伏枥,但奈何太老了不适合上战场,而且就算马文升想去,皇帝也不会让去的。

明明有更牛逼的人物,为什么要让大明正牌的兵部尚书去呢

闵珪眼看要跟内阁三人作别,面带羞恼之色道“谢阁老,你光会在这里长他人志气,可有想过,那张秉宽马上要回京,陛下将会给他如何的官职朝堂上的规矩,让他破坏个遍”

谢迁笑道“那最好,就是让他回到京城,马上带兵过蓟辽。诸位以为呢”

刘健道“于乔,这种话岂是在朝堂之外随便乱说的各自散了陛下没让说,此事就当不知”

大概的意思是。

我们还是要尊重一下朝堂议事的规矩的,不能我们一边反对皇帝和张周搞私下的商议,我们却自行违背也搞这种小圈子会议。

再者,有关朵颜三卫向大明求援这件事,还是别闹得人尽皆知为好。

不为别的

就为在大明不出兵的情况下,保留陛下“天下共主”的名声,让百姓或是别的番邦知晓了,难免会觉得丢人。

在是否把朵颜三卫求助的事公之于众这件事上,朱祐樘似乎压根没顾虑那么多,他甚至让萧敬回头去找张懋问问意见。

“陛下,发去西北召张先生回朝的诏书,已经走了两天,估计等张先生回朝,至少都要半个月之后,如果真要兵援朵颜三卫的话,会不会来不及”

萧敬对于皇帝的决定还有点小意见,或者说他觉得有小瑕疵。

既然是召张周回朝商议出兵与否的问题,可等张周回来可能黄花菜都凉了,朵颜三卫那战斗力确定能在达延汗十几万兵马的猛攻之下坚持那么久

“咳咳。”朱祐樘咳嗽着,显然他是真的身体不适,但也仅仅是风寒而已,“朕在诏书中已经说了,如果他要出兵,不必一定等回京之后,从宣府、大同、偏关等处调遣兵马,直接走宣府等处,也由着他。出兵草原并非只有京师这一条路。”

萧敬赶紧低下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