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主动出击。

将达延汗的野心扼杀于萌芽。

张周倒也并不是无的放矢。

在历史上,达延汗移帐于鄂尔多斯是在弘治十三年到十四年之交,当时达延汗的目的也是要吞并蒙古右翼,但因为信息不对称,大明君臣所商讨的结果,是很可能达延汗有意要进犯大明边陲,当时皇帝跟刘大夏等人商议要御驾亲征。

皇帝出征心思被打消之后,于是在弘治十四年“秋七月丁卯,保国公朱晖、提督军务都御史史琳等以五路之师夜袭敌于河套,斩首三级,驱孳畜千余归,赏甚厚。”

大概的意思。

高射炮打蚊子,五路大军趁着达延汗大军出征蒙古右翼时,奇袭河套,最后只杀了三个鞑子,抓回来一千多的牲畜,然后就奏大捷,皇帝各种封赏

毕竟是替皇帝出征,结果大或者小不重要。

赢了战略意义达到就行。

但结果真的达到战略意义了吗

但这之后,河套地区仍旧为达延汗所控制,只是双方断了马市交易而已。

至于弘治十四年这场出征的战略意义是大是小,那便见仁见智。

历史上,要等到弘治十三年年底,达延汗才会移帐于鄂尔多斯。

张周作为穿越者,却明白自己的出现,已带来蝴蝶效应。

火筛于偏头关一战的惨败,让达延汗提前动了灭蒙古右翼的心思,等不到将来,正是要趁其病要其命,此时移帐到鄂尔多斯,主要意图也是草原内部纷争。

可对于张周来说,难道知道这场仗多半打不到大明境内,就坐视鞑靼人这么明目张胆入套后,以河套地区为根基,展开内斗

大明的威风何在

有些话,也不用他张周去进言,朱祐樘是最先忍不了的那个。

没有偏关和宁远两场大捷就算了,现在明明是我们大明取得两场旷世大捷,结果你们鞑靼人“反客为主”了这算是越挫越勇还是给你们脸不要脸

以为大明就不会主动出击,还是觉得你们有本事跟我大明边军将士奋力一战

所以这次朱祐樘所想的,也不再是固守九边各镇,而是要给鞑靼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这既是历史上曾发生的事情,也是因为朱祐樘有张周为其撑腰之后,底气足了之后心中忍不了的事情。

就算王威宁死了又如何

王威宁死了,还有朱知节,更重要的还有张秉宽呢。

朱祐樘听到张周的话,显得很振奋,问道“张卿家,你认为若是出兵于鄂尔多斯,此战将会有几分胜算”

大臣一听就知道,皇帝心意已决。

这是非战不可了。

张周道“陛下,臣不太明白此话的意思。”

皇帝闻言皱眉。

在场大臣也都用好奇的眼光看过去。

你们君臣不是在这里唱双簧吗居然还问皇帝是什么意思

问你几成胜算,你本事大,直接说十成,皇帝也不会反驳你,你说八九成,我们还能说什么不成

张周举起笏板道“鞑靼久有不臣之心,放牧于草原,却不守朝廷所敕给的牧场,屡屡进犯我大明,杀我将士掳我臣民。如今他们更是大张旗鼓进驻于河套,将我大明将士置若无物。臣心中所想的,乃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哪怕出征连一成胜算都没有,就不该出征就该继续看着鞑靼继续不守臣道”

此言一出,大臣们议论纷纷。

以谢迁为首的人差点想出来跟张周好好论一论。

谢迁心里也来气。

你这臭小子

平时我能言善辩尤侃侃的毛病,全都被你学了去,而且你哈变本加厉,你这都打了什么比方

皇帝问你几成胜算,你愣是不正面回答,感情你小子想当我谢于乔第二是吧

张周的话,若是换了他人口中说出来,就算是谢迁,也有不敬之意。

公然质问皇帝,身为臣子的有几个胆子

但他的气势很足。

朱祐樘闻

言之后,更是感同身受,一脸愤然道“张卿家所言极是,莫说是如今天时地利都站在大明这一边,就算不占,难道就该坐视鞑靼势大无论鞑靼内部是否有纷争,也无论草原未来局势如何,隔岸观火不如主动出击,朕十分认同。”

“陛下”此时由左都御史闵珪出来,想要劝阻皇帝的野心。

朱祐樘抬手打断闵珪的话,继续道“朕先前未提,除了安边侯和王琼之外,朕已跟阁部等人商议好,以秦纮总制宣大军务,镇所暂定于偏关。至于总制三边军务,以及未来是否要出兵之事,也要看火炮铸造情况,朕先前跟诸位卿家提到,要增调帑币以完成铸炮,诸位卿家如今可有何意见”

大臣们这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