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您就从了吧

李东阳道“会典涉及到大明朝政之大事,功非弘治一朝,或利在千秋,他本以翰林侍讲参与其中,倒也并没什么,若是由他主持修撰,以后史书想不记住他都难。”

谢迁问道“那宾之你是觉得,他是想强行为自己赚名声是否陛下在暗中相助”

“不知。”李东阳摇头。

刘健道“照情理来说,以其一人之力,是难有修书之功,如此庞大的巨著,如何能以一人之力完成可也未听闻陛下从翰苑中调拨人手在相助于他”

“会不会有程克勤”谢迁问了一句。

刘健和李东阳对视一眼。

虽然二人不确定程敏政是否牵扯其中,但目前看来,很有可能。

谢迁道“先前的鬻题案,都说程克勤跟张秉宽之间并无联系,这不联系很大吗”

李东阳摇头“言之过早,莫不是于乔你觉得,张秉宽在考中状元之前,就有心思思虑会典的事”

“那是不太可能哈”谢迁也觉得自己所说的站不住脚,“那有没有可能是王济之”

李东阳继续摇头“看今日济之于朝堂上的表现,他对此也并不知情。”

“那还有谁总不会是林亨大吧张、林二家或是要结成姻亲,但林亨大此人颇为清高,会瞧得上张秉宽还以张秉宽负责修书”谢迁也急了,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的,总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吧

刘健道“于乔,你从开始就关注错了方向。”

“何解”谢迁道。

李东阳笑了笑道“若张秉宽真要修书,那必是他一人所为,否则如何体现其能耐若真是如此的话,其实我们根本不必担心,因为”

谢迁恍然道“因为不可能完成这不过这是有人在往外放烟雾”

“嗯。”李东阳点头,同时也在打量着刘健,想征求刘健的意见。

刘健却没有跟李东阳那样去下结论。

显然今天皇帝的态度,让刘健看出了很多问题。

谢迁笑道“如果不是烟雾,那陛下大可让翰林院的人参与其中,却非说先不给这些人瞧,那不是说有问题但这么做,对陛下和张秉宽,又有何好处呢”

心直口快的谢迁,又说出个很不合理的疑点。

既然张周修书没任何进展,皇帝还提前说出来,还信誓旦旦说最近就拿出来示人

谢迁补充道“要修个会典没个七年,想有进展也难吧最初时我也曾参与一段,光是考据这一条,就破费心神,听说杨介夫先前修书时都废寝忘食,往往连续数日不眠不休。既然都知这修书不成,那陛下刻意如此说,难道不怕事后被人怀疑”

李东阳道“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在张秉宽在蒙蔽圣听。”

谢迁直接提出质疑“那林亨大为何在看过此底本后,却又没任何意见呢”

李东阳摇头道“或是只有简单的部分,并不涉及到大明律等细规章条。”

说来说去。

连内阁这三位,都没法把准张周的脉。

“别无端猜测了。”刘健道,“回头找人去问询一番便可,看现在还有谁牵扯其中,大概也就明白一二。”

“嗯。”李东阳和谢迁都在点头。

猜来猜去,还不如找人去探寻一番,只要有人能见到那部所谓的大明会典,基本上就可以水落石出。

“找谁总不能去问林亨大吧”谢迁笑着问一句。

兜兜转转又回到最初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

而且好像没法跟张周取得最直接的联系。

有关大明会典的初稿,张周已让人做了简单的刻印。

其中由张周择选了一些可能会有争议的部分,单独誊录下来,找人送去给程敏政,再由程敏政参考意见。

程敏政人在家中坐他在京师的宅邸,只留了一名老仆,既当门子又当扫院子的,平时生火做饭也是这老仆程敏政大概觉得自己是被下人坑怕了,但凡是能自己干的事,绝对不再假手于人。

“会典张秉宽”

程敏政心想,这么荒唐的吗

显然他心中没法把这两个关键词联系到一起。

“是的老爷。”老仆道。

“去把书抬进来我亲自去吧。”

程敏政以为既是大明会典,一定是厚厚一摞,至少也有个七八十本书的样子,可到了门口,见到张周派来送书的锦衣卫,见到只有两个薄薄几十页的小册子,他登时眉头紧皱。

但他还是没有当着锦衣卫的面说什么。

拿回书,把门关好之后,他叹道“就算天机之事,他有一张利口,到底还是不能信他身上的全部。这是在跟我言笑吗”

程敏政捏着两本书,有种想把书丢在地上从此不理会的想法。

说起来是张周帮了他,但他又觉得是张周害了他。

从程敏政的角度,他会去想,要不是张周之前有那么大的风头,别人会误会张周找他索要题目

不管是谁的错

都怪张秉宽

“老爷,先前来的锦衣卫百户,好似是说,那位张状元提到,老爷日后能否回朝,全看这次的机会了。”老仆本分中透出一些虔诚,该说的还是说了。

“就靠这个唉”

程敏政叹口气。

“好歹他也能掐会算,难道他真觉得,我是有何不甘心不成倒还不如让我早些回乡,让我过几天清静日子。”

程敏政对于官场也没多大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