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折绾后记(1)

继室 枝呦九 9429 字 3个月前

过了年,刚开春,素膳满二十六岁了。她自己正春风得意,觉得长大一岁更添一份沉稳,折绾却把她看得跟眼珠子一般,走哪里跟哪里,让她觉得自己像个三岁娃娃。

素膳又甜蜜又紧张,觉得自己可能办错了事情不然总跟着她做什么呢

她反省自己,最终没有反省出什么来。她一直很乖的。

于是更乖了,今日吃了几碗饭都要报备一声。

直到进了三月里,院子里的藤萝长出了绿叶子,折绾肉眼可见的更加紧张起来,将素膳叫到了身边。

“素膳,你来。”

“阿姐,怎么了”

素膳走过去,笑着道“你看着像是要去打仗一样。”

折绾“我要带你去寺庙里住一段日子。”

素膳不明所以但还是道“好啊,我都听阿姐的。”

到闽南后,折绾就让素膳改了称呼,“不准再叫姑娘了。”

素膳在她面前一向呆呆的,瞪直了眼睛慌张问“那叫什么啊”

折绾“阿姐。”

这样啊,素膳松口气,高高兴兴地唤起了阿姐。

她本来就跟着姑娘姓折,喊阿姐毫不违和。外人都知道她是阿姐最喜欢的宝贝疙瘩妹妹。

因要去寺庙,她开始收拾起行礼来,“去寺庙里住多久啊我们要带几套衣裳”

折绾也不知道,她道“多带几套吧。”

她只求佛祖保佑,让素膳平平安安的渡过这个劫。

上辈子,素膳就死于今年的春日里。

她叹息一声,“素膳,到了佛前,你要诚心诚意的祈祷。”

素膳终于觉得事情不对了,“是不是我病了”

药石无医,所以姑娘只能求神佛了

折绾“没有,你别咒自己。”

素膳撒娇“阿姐,到底怎么了嘛。”

折绾支支吾吾的,“我做了一个梦。”

素膳“什么梦”

折绾“我梦见梦见你去世了。”

素膳就捂着嘴巴笑起来,“哈哈”

阿姐关心她的样子真好笑

怎么就因为做了一个梦就要去寺庙里面了呢

但阿姐既然说了,她是不可能拒绝的。

就当是给自己休息休息了,管铺子也很累的。她就要去铺子里面交代事情,“我去去就回。”

折绾“我跟你一块去。”

行吧。

素膳“我骑马去,阿姐要不要跟我骑一匹马啊”

折绾点头,“行,我看着你。”

素膳美滋滋的想阿姐可真是爱护她。

但等到了寺庙里,她开始馋肉了,即便阿姐在身边也不是那么的有用。她偷偷问,“什么时候回去呀”

折绾“来的时候就叫你诚心诚意的,这才几天,怎么就馋肉了”

素膳不好意思的摸摸头“那我再忍忍。”

又忍了几天,过了那个馋劲,倒是有耐心拜佛了。她跪在佛前,认真的祈祷“佛祖保佑我家阿姐这一辈子顺顺畅畅,下辈子投个好人家,下下辈子也是。”

“求您保佑她生生世世,永生永世,都如同现在一般快活。”

求完了,她又有些不放心的问“阿姐,你如今是快活的吧”

折绾很肯定的道“快活,很快活。”

素膳拍拍胸口,“那我就放心了。”

折绾也诚信得很,她每日天不亮起来做功课,捡佛豆,抄佛经,捐香油钱,事事尽善尽美。

她常年来往于寺庙,又有特殊的身份,各个寺庙的方丈和师太都对她熟悉得很。她如此模样,倒是让方丈出了门,亲自问道“可是有所求”

折绾点头,温声道“是有所求,且所求甚大,怕佛祖怪罪,又怕佛祖不应。”

方丈“神庇众生,所见颇多,不会怪罪。”

折绾“方丈觉得,神佛会应我心吗”

方丈笑着道“不若问问。”

折绾好奇,“怎么问”

方丈“问心。”

他道“你问心,此事成不成。”

折绾“我自然是希望成的。”

方丈“那就是成。你有慧根,身有灵护,碰见事情便不要问佛,只问自己。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心有所念,必有回响,简单得很。”

折绾因为这句话莫名的安心下来,“若真是如此,那就太好了。”

等她走了,小和尚好奇问,“师父,这是真的吗”

方丈看了他一眼,眼皮子都没有掀开,“你觉得是真的就是真的,是假的就是假的。”

小和尚嘀嘀咕咕“这不就是忽悠人吗”

但那位好心的折施主眼见的就好多了,还带着另外一位施主去爬了寺庙后头的山,回来的时候摘了一怀的花,还给了他一支。

小和尚把它插在了花瓶里,日日精心呵护。

师父说这位折施主是有慧根的,

他跟着沾染一些灵气,将来好做方丈。

方丈瞧见了好笑道“你这花可没有根。”

小和尚苦恼,“那可怎么办呢”

三年后,他再次看见了这两位施主。

不过这次是年岁小的施主拉着折施主来,小和尚过去给她们送斋饭,正好听见小的问,“怎么总是梦见咱们去世呢三年前是梦见我,如今是梦见你自己了,这可怎么办”

大一点的施主笑着道“上次你没事,这次我肯定也没事。”

可小的不放心,依旧要在寺庙里面住两个月。

小和尚还挺喜欢的,两位施主都很和善,依旧时不时去爬山,还很喜欢花草,在斋房里种了起来,又送了一盆垂丝海棠给小和尚。

小和尚晕晕乎乎的抱着海棠花回去,宝贝一般的养着。同屋的小

和尚不解,“这底下埋着佛祖么”

小和尚“你不懂,这底下有慧根。”

这回有根了吧。

他将来可以做方丈了吧

度过了两个大劫,第二年折绾松快了许多。开春种下花,夏日旺盛得很。

但炎炎烈日,黄昏才得了些凉意。折绾吃了晚膳,这才背着篓子在花田里穿梭,没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箩的花。

素膳蹲在一边吃西瓜,等折绾过来,她抱起另外一半瓜递过去,“阿姐,可甜了。”

折绾接过吃了一口,“是很甜。”

两人一块往家走,夏日晚间的风吹得人心里舒坦,素膳啃完最后一块瓜,丢掉瓜皮,小声道“孙姐姐还是决定回丹阳一趟了”

折绾点头,“是,父母将逝,最后一面是要见的。”

素膳叹息,“她也真是不容易。”

折绾“雁雁和莹莹也正好在丹阳一带游玩,我已经写信去给她们了,让她们直接去丹阳。”

素膳“阿隼也要从书院回来陪着去吧”

折绾“嗯,写信去了的,估摸着明日就该回了。”

走了一段路,素膳将折绾身上的背篓接过来背上,而后道“阿隼读书厉害,已经考中了举子,就等明年京都春闱了等考中状元,怎么着也该把他跟雁雁的婚事办了吧”

折绾好笑,“阿隼心里主意正得很,雁雁也是个有主见的,咱们不用管,只随他们去。反正都是自家孩子,怎么样都行。”

墨月等在不远处的田埂上,见了两人来便点了灯,提着灯笼过来接,“素膳姐姐,奴婢背着吧。”

素膳“不必,也不重。”

折绾好奇问,“你怎么过来了”

墨月笑着道“茗妈妈一家子人到了。”

年初,素兰就让人去接茗妈妈等人来闽南长住,现在是终于到了。

折绾便跟素膳脚步迈得大了些,“那咱们快些回去。”

又道“跟素兰说了吗”

墨月“蝉月骑着马去的铺子里面叫素兰。”

等折绾一行人回家的时候,素兰已经跟茗妈妈抱着哭得欢快。茗妈妈见了她就下跪,“夫人,老奴可见着您了。”

折绾连忙将人扶起来,“往后不可如此了。”

几个人说了一会话,素兰带着婆母和丈夫儿子回了隔壁的院子,茗妈妈却后了一步,跟折绾道“夫人,大少夫人托我带了不少的东西来,还给您捎了信。”

折绾纳罕,“还写了信来啊。”

明慧成婚两年,倒是跟她没有多通书信,只客气的来往年礼。

她接过信,没有急着打开,只跟茗妈妈说家常“京都一切还好”

茗妈妈“好得很,宋大夫人跟越王妃两个还起了个诗社,崔娘子的卤肉铺子越来越好了。”

她说了些京都的趣事,说得口干舌燥,大概说了一刻钟

才恭恭敬敬的离开。素膳笑着道“茗妈妈这是给您表忠心呢。”

便连女儿那里也不急着去,只给旧主子说往昔。

折绾拆开信温和道“等她住些日子,安心下来便好了,她如今是不安心,便来拜山头。”

在茗妈妈的心里,山头依旧是她,不是素兰,所以依旧诚惶诚恐的。

这会子功夫,她已经看完信了。信上说一切都好,川哥儿好,刕鹤春好,赵氏等人都很好,让她不用担心。

素膳凑过来瞧了一眼,琢磨道“这是报平安”

折绾“是,字里行间很是欢喜,过得应该还不错。”

她道“还望她一直欢喜下去才是。”

这个孩子很爱笑,她曾经很是喜欢。

第二日,素兰又带着一家子人过来吃席。她只有一个儿子,小名叫小老虎,如今大了,自然不能再叫这个名字,便让她取名。

“之前大名也叫虎,可总觉得不好。主家,你给他取个吧”素兰笑着道“趁着他没去学堂之前。”

折绾已经很久没有给孩子取名字了,她犹豫了一瞬,道“你看淳风怎么样”

素兰“淳风挺好的。”

她欢喜道“快,虎哥儿,快给主家磕头。”

这是礼。折绾受了。中午备了席面,刚吃了一会,墨月便说阿隼回来了。折绾连忙起身出去,孙晴霄躬身行礼,温声道“折姨母,我方才已经去看过姨母了,她说我们明日走正好,让我来跟你说一说。”

折绾想了想,还是叮嘱他,“你如今大了,四处要稳重,这次跟着去丹阳,更要看顾好你姨母,别让她被人欺负了。”

她道“阿隼,咱们家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孙晴霄点头,“我懂的。”

孙家的外祖父外祖母还讲礼,大舅母面子上过得去,但大舅舅却看姨母不顺眼,几次在外暗暗败坏姨母的名声,还是折姨母用了刕鹤悯大人的关系才让流言“清者自清”,后头又用英国公府和太后六个字压过去,这才将人治得服服帖帖的。

但若是压寻常人家,哪里用得上这么多名号,只有血缘亲族罢了,打断骨头连着筋,姨母顾忌两老在世,总是不愿意做绝。

折绾“你素兰姨母的家里人来了,我现在不好过去陪你姨母,等晚上再去,你让她温一壶好酒。”

孙晴霄就笑起来,“我记得的。”

姨母们如今都很爱喝点小酒,再配点菜,还要搭些果子汁水,这般一喝,一吃,就是一下午,一晚上。

折绾等他走了刚回去,素膳就凑着脑袋过来了,“阿姐,你今晚去孙家啊”

折绾点头,“我不回来睡,你自己早些睡,别又看话本子熬夜。”

素膳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她先是喜欢看戏,听戏,后来却不爱去戏园子了没别的缘由,费钱。

还不如买些话本子回来看,反正一个是听,一个是看,左右是一样的。

不过

硬要说其他的缘由,其实也是有的。

她回去跟折绾抱怨,“我平日里爱看柳叶居士的话本子,每次出书,我也是亲自去买的,这回去买,掌柜的竟然暗示柳叶居士想跟我有点话本子里面的事情”

折绾闷笑出声。她乐道“长得如何啊”

素膳“没看过,我吓得跑了。”

折绾一根手指头戳她额头,“没出息。”

素膳“之前去听戏,那边的班主也领着一个好看的戏子过来”

所以她后来也不乐意去了。

折绾哈哈大笑。直到去了孙家,还是忍不住乐道“我们家素膳还是太老实了。”

孙三娘正忙着收拾箱笼,闻言抬头,好笑道“也就只有你觉得她老实巴交的听闻她最近有个名号,叫做笑面将军,素膳在外头可是厉害得很。”

折绾“生意场的事情又不一样了嘛。”

孙三娘拿出帕子扇扇风,坐下来倒了一杯茶,咕噜咕噜喝下去,笑着道“她最近不是又做了一笔大生意么”

她唏嘘道“我还记得刚见素膳的时候,她低着头,跟在你身后,像个影子似的。”

“后头你逼着她出来做生意,我还觉得你多虑了,若是疼爱她,将她金银珠宝养起来也是好的,何必要出门在外跑,累得很。”

但现在却是明白了。

她给折绾倒了一杯茶,“你把她养得很好。”

折绾“她本来就很好。”

孙三娘笑起来,“是,是很好。”

两人坐在一块说话,婆子丫鬟们就散了去,折绾低声问,“你这回去多久”

孙三娘惆怅道“等爹娘下葬就回来。”

折绾“那你多注意你家兄长,别被欺负了去。”

孙三娘便眼眸冷下去,道“阿绾,你放心,没了爹娘,他反而不敢把我怎么样了,还要放下身段来巴结我。”

折绾闻言愣了愣,而后倒是认同的点了点头,“你这话说的也不错。”

孙家长子之前敢横,确实是因着孙三娘不愿意在父母弥留之际做绝。

孙三娘“他当时是想破罐子破摔了,但等这罐子真破的时候,反而会舍不得。”

“他如今还想掣肘我他可不敢。”

折绾拍拍她的手“你心里有数就好。”

孙晴霄亲自提着食盒过来了。折绾正好跟他说虎哥儿的事情,“我给取了名字,如今唤作徐淳风。他比你小几岁,但听说读书厉害,如今来了闽南,肯定是要去书院的。”

孙晴霄便道“我待会回去就写信一封,请同窗师友多照看他些。”

折绾温和道“你素兰姨母是这个意思。她一直不在虎哥儿身边,如今事事都操心着。只不碰巧,你明日就要走了,今日又忙,她不好过来烦你。等你回来,她定要好好谢你的。”

孙晴霄连忙摆手,“自家

人,这是小事。”

孙三娘若是好相处,又是素兰的儿子,是自家人,做个兄弟也是好的,以后你为官,天南地北的,我们都帮不上你,也不懂官场,但有个人能与你通通信,我们也能放心些。”

孙晴霄笑起来,“我知道姨母的担心。”

他又提着食盒走了。折绾感慨,“阿隼孝顺得很,也确实长大了。”

一晃神,孩子们都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

孙三娘小声道“我头上长了一根白头发”

折绾也跟着压低声音,“扯了吗”

孙三娘“没扯,梳头的婆子说扯一根白十根。”

折绾“还有这般的说法”

孙三娘“我也是第一次听闻。”

折绾“那你想扯吗”

孙三娘“留着吧,只要换洗头的膏了,换个能生黑发的。”

折绾闷闷笑起来,“是该换了,说句实在话,你头上这股柚子味我真闻不习惯。”

孙三娘白她一眼,“柚子味很好闻的,你头上的桂花味我才闻不惯。”

折绾第二天清晨送走了她,回去的时候让素膳闻一闻,“我觉得好闻的啊。”

素膳熬了一个通宵看话本折绾回来的时候还在看呢。幸而她眼疾手快把话本藏起来,装作刚醒的模样凑过去闻了闻,“好闻的。”

折绾“我也觉得”

素膳“你昨晚是不是一直跟孙姐姐说话去了没睡吧我跟你再睡吧”

折绾“行。”

素膳“去你屋子吧”

折绾“好啊。”

素膳松一口气。

逃出一劫。

但话本里面的故事还没有看完呢,睡到下午起来再偷偷看吧。

袁耀见夫人风风火火的进了门,又风风火火的出了门。他见怪不怪,只问儿子,“你阿娘做什么去”

袁家大郎道“孙家姨母今日从丹阳回来,估摸着去她那边了。”

袁耀便了闭了嘴巴,啧了一句,“你阿娘每日忙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