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国际赛事正式开始

每一年, 成年组的大型赛事从雾笛杯开始。

这是一个老牌的b级赛,历史悠久,但与时间无关, 奠定它老大哥地位的原因是每到冬奥赛季, 雾笛杯都会作为落选赛来帮助选手们争取最后的名额。

丛澜评价“感觉跟走后门似的。”

安凝思在一旁笑个不停。

舒傲白“你是指我们参赛人数多、我们转播权卖得贵、我们然后雾笛杯来一句我是冬奥落选赛, 一句话结束所有b级赛老大资格比拼, 吗”

丛澜给她举了个大拇指。

舒傲白矜持点头。

安凝思笑得都快把刚喝到嘴里的水喷出去了,好险才忍住。

“你俩真的是够了, ”她道,“还能不能好好讨论了”

丛澜“您继续。”

舒傲白“您请。”

安凝思“哈哈哈哈”

丛澜耸耸肩“人没救了,拉出去埋了吧。”

舒傲白“别介啊, 外面就是冰场, 扔上去冻一会儿, 万一还有一口气呢得冻没了再埋。”

说前面的时候,安凝思还以为她是“再救救自己”,结果重点居然在最后。

她当时就气得拍了舒傲白一下, 结果又没忍住,再次笑了起来。

丛澜摇头沉思“看来是真的没救了。”

也正常, 有时候人陷入了欢快的情绪里,随便一句话都憋不住想笑,笑点很奇怪的。

a级赛以外的赛事特别多,有的b级赛竞争也挺激烈的, 很多选手都会来这里练练手, 成年组大奖赛十月才开始,趁着赛季初找找感觉。

b级赛要交钱才能比,奖金也很少甚至是没有。

总之,花滑就一个大字穷。

雾笛杯不是赛季初第一个举办的赛事, 但却是国际滑联承认的大型赛事。

真正第一个举办的,是八月初的亚洲公开赛。

丛澜她们仨都不参加这个比赛,不过不妨碍关注一下。

国内没有直播没有转播,翻墙也找不到直播b级赛没有排面。

想追直播的话只能翻刷分网站,也就是isu的赛事成绩网站,一般而言,比完一个选手就会有成绩传上去,能够让大家看到最终结果。

所以,冰迷们都说追直播看赛事其实是在猜赛事,只能不断去刷新刷分网址,根据小分表来猜测选手实际的发挥。

谁的f或z标了e,谁的多了个,谁的多了俩

事后可以翻墙到外网去看别人录制的直播视频,有些国家的电视台会有直播,转播权要买的嘛,贵的嘞。

赛事承办的官方是不给直播的,不然也能找个网址蹲一蹲。

北京跟举办雾笛杯的oberstdorf这个城市的时差在六个小时左右,那边正执行夏令时。

这会儿是29号,也就是比赛最后一天。

她们仨下午训练完了,凑在休息室里摸鱼。

舒傲白“昨晚上十二点比的男单,我追了一会儿帖子,太困了就睡过去了。”

丛澜“真巧,跟我的时差一样。”

她10月5日要去芬兰esoo比芬兰杯,时差六小时,最近在走这个作息时间,那边比北京要慢上六小时的。

于是上学再次被打乱,干脆直接请了假。

班主任忧愁地问丛澜这课程怎么办,丛澜默默地道训练中心那里有补课,他们一群人都要跟的。

班主任“”

问了以后,知道丛澜的进度早就超过了高二上,她放心了许多。

很早之前,于谨提了补课的事情,张简方让人去找各科老师来,看看运动员里谁还有需求,一起来补了。

除此之外,一些低龄也耽误了学习的,同样被安排了补课事宜。

以往大家训练结束能有半天的时间出去玩,现在被塞了至少两个半小时的文化课,搞得小孩子们哀声连连。

但家长很高兴,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虽然大部分学习成绩确实有点问题,可能多学点多考点分数,那当然也是好的啊

他们也不求分数多高,只觉得多读点书总没大错。

不仅如此,他们还联系了孩子的各自教练,说队里要是没钱的话他们可以赞助,请老师这方面一定要坚持下去

教练们“放心吧一定的”

没看孩子们上冰都变得积极起来了吗

这就是学习的力量啊

孩子呸,是动脑子不如运动的力量

丛澜这会儿就掏了练习册在做物理题。

现在是晚上七点多,国外时间才下午一点。

安凝思闲着无聊等晚上的加练,她今年升组但不参加b级赛,到时候比g分站就行。

舒傲白的伤还没好利索,也是直接十月份比大奖赛。

b级赛里,也就是雾笛杯和芬兰杯参与选手比较多,连一线的选手也会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金色旋转杯什么的,选手也不少。

人多,竞争性却不比a级赛事,只是相对其他几十个b级赛来说的竞争性更强一点。

安凝思“我看看哇塞,霓虹的一线男单去了俩,有几个刚升组的女单也选了这站诶,罗刹有俩,美利坚的一个,枫叶国的一个。”

舒傲白“双人的qt和d都在,不知道他们两组新节目是什么。”

丛澜“这俩很厉害”

“新贵呢,”舒傲白眺望远方,“有一组是艺术巨星。”

丛澜“”

她静静地低头写了一道选择题“懂了。”

分难民对此很羡慕。

安凝思也在掰着指头算“青少组去了好些人,dk组合好猛的,上赛季表现超厉害,可惜他们女伴的年纪不够不能升组,不然今年就要来跟我比成年组了。”

舒傲白“绪静他们俩危险了。”

绪静历椿岚去了雾笛杯,这一站四项都有,同去的还有男单的林咚和女单秋翠。

b级赛可以有两站的积分算到赛季里,很多选手来这里也是为了攒积分。

更多的是年后的,积分不够的话就会参加有积分的b级赛来补,去年秋翠他们就是这样。

张简方很看重练兵,原先国家队的人都不参与b级赛,去年开始陆续有去,今年算是最多的,在赛季初就安排上了。

丛澜“很厉害”

舒傲白“技术不错,而且还是大鹅国宝级教练的弟子,你知道的哦”

安凝思接话“一般默认从这位教练手里出来的组合,是滑行表演最佳的。”

丛澜“”

对,打分的时候看国籍也看教练,如果教练的名声强,那么对学生也是有益的。

安凝思“jr的双人里,罗刹待遇最好的就是dk了。”

三六九等,就跟女单里娜塔莉待遇最好一样。

丛澜“啧啧啧。”

她画完了受力分析,畅想“什么时候于谨教练的学生也是艺术的代表,那就好了。”

舒傲白在旁边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你想多了,有你在,他的代表就是女单最高难度,而技术跟艺术向来是割裂的。”

这就是刻板印象啊

凭什么技术跟艺术不是共存

你不行又不代表我们不行

丛澜“ 。”

安凝思刷新着帖子,叹气“很正常啊,我们被压分就只能上技术,到最后他们就有了刻板印象,觉得我们只有技术。”

国内选手没有得到过好的分吗

不尽然,但数量极少。

裁判给分,就很迷。

丛澜按理说不该被压得这么狠,她裁判缘似乎跌穿了股价,没有一个愿意给高分新人赛季时机太寸了。

技术高,bv保领奖台,只要不是摔得过于惨不忍睹,前三名她总是可以上去的。

偏她还cean。

那完蛋了,大鹅女单怎么跟她比

要是10赛季比jg的话也好说一点,那会儿温哥华冬奥刚结束,索契奥运周期将将开始,大鹅还没伸那么长的手。

11赛季都安排好了,丛澜这么一冒尖,就等于是枪打出头鸟。

恰巧,裁判对天朝运动员的刻板印象就是他们有技术没有艺术,比如那谁和那谁和那谁,那这个女单肯定也不行。

拉脱维亚站九个裁判里有两个都歧视亚洲人,给分一向吝啬,丛澜的分数就没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