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设计结构(4K)

每次都要姿态调整引擎工作进行调整吗

在短期任务时间内,依照我们设计的姿态调整引擎和无线阵列推进器的工作年限来说,或许二十年内不会出问题,但是二十年后呢

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全体之后,九州空间站同时包含了核心舱、货舱、实验舱、载人飞船这四大完整职能舱室,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体空间站。

以后再这座空间站生活、工作的航天员不是几个人,而是十余人甚至数十人。”

空间站研发项目的所有工程师、实验员们在听到顾青这段话的时候,都突然陷入了沉默。

哪怕是刚刚还意气风发的项目负责人杨市匈,神情也转为思索。

他在请示了顾青之后,也走到操作台前,

盯着显示屏上面的数据和空间站模拟的动态图,随后开口说道“天工,打开实验投影模拟。”

“博士您好,实验模拟投影已打开。”

在操作台上,有亮光闪烁,随后聚集成一个个空间站的亮点模型。

众人看到在实验模拟当中,货舱离开空间站之后,借助节点舱上的辅助机械臂的力量,九州空间站实验舱转向90度,再次与空间站主体对接。

当另一个核心舱腾出位置之后,又有实验舱了,采用轴向交会对接到空间站主体。

还是在节点舱辅助机械臂的协助下,向另外一个方向旋转90度,与节点舱侧面对接口连上。

空间站一系列的动态建设过程,极为直观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但哪怕如此,如果是普通人或者其他行业的专家来看这一系列“花里胡哨”的操作,恐怕早就眼花缭乱了,但是在实验室众人看来,这些操作都极为精确甚至是精准。

从各种设备对接的力与速度、对接的时机、轨道计算、姿态调整、引擎输出功率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智能ai程序天工都在一旁跟随着空间站建设、工作的进度,标注了公式和数据。

细致的看下来,在航天器的建设时间和空间对接上,这一套流程富有逻辑性,几乎已经是大夏空间站官方标准答案的进阶优化版。

但是这还不够。

杨市匈看着每一次对接的细节,还有每个接口因为冲击导致的细微形变,眉头越发紧锁。

他的心里面不时会想起顾青刚刚说的话以后再这座空间站生活、工作的航天员不是几个人,而是十余人甚至数十人。

这代表着他现在设计的不是普普通通的汽车、轮船,而是将数十人放到最恶劣环境当中,让他们赖以生存、生活下去的“家”。

汽车出了车祸,有主体框架、安全气囊作为最后的保障。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出了问题,再不行也能跳船、跳伞。

但是空间站在外太空要是出了问题,那些航天员如果没有及时搭乘救生舱,就只能在没有空气和水源的恶劣太空环境中等待后续地面上的救助。

“t字形适合大夏空间站,但不一定适合我们九州空间站。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毕竟空间站主体重量、所用设备这些重要参数,我们与大夏空间站都不一致。”

顾青这句话就像是晴天霹雳一样打醒了杨市匈和其他工程师。

在此之前,他们也都是三好学生,想着尽快利用好公司资源,把空间站设计成功。

但也正是因为资源太丰富,待遇太优厚,并且还有前面大夏空间站的作业可以抄,他们在设计空间站造型的时候,虽然有设计一些其他形状和对接方式,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稳妥的“跟着前辈”。

不仅是杨市匈开始着手选择其他设计,实验室内的其他工程师、实验员也开始忙碌各自的工作,部分主要负责空间站结构设计的工程师更是一边抓着头,一边眉头紧锁。

顾青的视力早已经突破了普通人类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