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基因的进化史

而且根据目前的基因测试数据,蓝星全球所有已知的主要生物基因组与人类的基因组序列相似度大致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九十。

人和猩猩有百分之三的基因组序列是无法对比的,按照现在科技手段得到的观测数据,也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基因组序列类似,而且还不是相同。

请注意,我一直说的都是相似、类似,我对生物医学、基因学、神经讯号等学科一直都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我并非是外行来念经,也不是来干扰大家的实验项目。”

抛出一些知识点,然后稍微坦露一些知识储备。

顾青察觉到在场不少研发人员眼中的谨慎神色消减了许多,但还没有消失。

于是他接着说道“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差异,让我们与猩猩发展成了两种文明。

从猩猩到人,从猴子到人,甚至是从海里的长生鱼类、龟类,永生的水母等物种的进化角度上来看,大自然物竞天择的生存模式,让生命的基因从未停止进化。

在我们公司彷生机械假肢开始进行人ti实验之后,我们的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接受智能产品使用训练的普通人,拥有比那些很少使用智能电子产品的普通人更多一点变异的大脑基因,而且这部分基因变异,目前还没有副作用产生。

在学术界有一个灵长类降速的概念,认为我们灵长类的基因进化速度正在减缓,甚至某些功能都在退化。

我们与大夏官方合作的项目中,有一项就是和其他研究团队一起合作推演现代生灵长类全基因组水平系统发育树。

在这个发育树的推演中,有学者提出我们灵长类最近共同祖先应该出现在距今约649至6829百万年前,该区间与白垩纪第三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吻合。

认为灵长类早期辐射可能受白垩纪第三纪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影响,甚至研究团队在重构从灵长类共同祖先到现代人类基因组的染色体结构时,发现灵长类祖先和我们现代人类都具有保守的核型特征。

同时,研究团队还发现,不同灵长类祖先有不同水平的基因组重排率,在类人猿下目祖先支系发现基因组元件变异水平在数量上整体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