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番外1 商,殷商

光幕缓缓开口。

我们来举个最直观明显的案例。

很多人在高中的时候,都有学过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其中有一段,介甫是这样说的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王安石愣了一下。

当初因为后世人那番话,他的改革推行得倒还算顺利。最起码司马光是没那个颜面和他公开辩驳了。他很早就辞去了官职,一个人闷在家里不问世事专搞学术。

甚至连他原本写得好好的资治通鉴,都因为后来唐朝篇后世人的破口大骂,批判他写史寡德,掺杂了过多的个人私情和虚假描写,而不得不狼狈地开始重新修改。

唔,反正王安石私下揣度了一番,觉得他是不敢再干出比如“将武则天杀女写得绘声绘色,好像自己就在床下听墙角见证了全过程似的”这样的事情了。

毕竟虽然王安石不会跟他计较些什么,但对他未来的割地行为十分不满的赵顼,以及向来小心眼将党争贬谪之仇记得死死的章惇,若是发现他还是“死性不改”的话

嗯,后世人那样犀利的评价,恐怕就要通过他们之口流传史册了吧

在这种情况之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答司马谏议书,这种一看就是司马光原本未来上和他就变法问题争吵的书信了。

不过盘庚迁殷这样的典故,只要是读过尚书的文人,当然是都知晓的,因为其中就有专门的盘庚篇。而不少史家也夸耀过这位“圣王”

“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王安石缓缓将自从天幕出现后,他又重新看了一遍的史记中的评价道出。

在儒家学者看来,这是一位合乎“三代圣德”的贤王明君。

而后世人似乎也赞成这一点。

听起来就是特别果断、英明,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个中兴之主模板的明君是吧

尚书盘庚中对他的迁都讲话是这样记录

“古我先王,

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从前我们的先王,

也只是谋求任用旧臣共同管理政事

有记性好,熟读尚书的文人已然下意识开始背诵起来盘庚篇的行文,哪怕是在尚书中也显得古奥艰涩。最先想起来的当然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几句。

是商的历代先王奠定了今天的王朝,如今商朝不幸遭遇大灾,他们却没有出手相救,就是想要我们离开此地。

“哦哦,是这一段”

背错段落的文人咳嗽了几声,略带尴尬地想要挽回一下自己的颜面“我还以为是上篇,没想到后世人出乎意料从中篇开始讲起”

如果你们心怀不满,不服从我的搬迁命令。我家先王会从天上给你们降下惩罚,说“为什么敢不服从朕的幼孙”

一旦先王们不高兴,从天上惩罚你们,你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

那背错书的文人沉默了。

尚书原文是这个意思吗好像是这么个大意吧。但是,但是

他心里支支吾吾了半天,还是没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为什么,后世人翻译了一下,变得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