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北宋捞兄日常 阿洙洙 3382 字 6个月前

一想到这里,苏轼更觉得自己命苦。

他嘴里口口声声说今年的压岁钱不会被苏轼骗走,却万万没想到今年的压岁钱的确没被苏辙骗走,是他自愿给苏辙的。

苏辙看他一副要哭出来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来“六哥,你放心好啦,从小到大我何曾做过让长辈们担心之事”

苏轼是一脸不解。

苏辙这才道“杏花楼在眉州乃百年字号,更是长盛不衰,从前我就听说若有谁能指出杏花楼的菜品哪里不好,并给出解决法子,当日所吃的这顿饭就能分文不收。”

苏轼的眼睛睁的是更大了“那这与你有什么关系”

即便他胃口不佳,却也不得不承认,桌上每道菜的味道都不错。

苏辙却是笑了笑“待会你就知道啦”

纵然宋朝人再会吃再懂吃,可比起后世那些吃货来还是差上不少。

苏轼哪里能够放心

但他也知道自己再担心也是无用,索性与苏辙一样大快朵颐起来,嘴里更是含糊不清道“不吃白不吃”

“翁翁说了,不可以浪费粮食”

“反正我最后都是要挨一顿毒打的,还不如吃饱了再挨揍,这样才不亏”

“这人砍头之前都要吃上一顿饱饭,更别说我啦,得吃饱才行”

等着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如残风卷落叶似的将一桌子饭菜吃完,就有厮儿笑眯眯上前道“两位小郎君,一共是六百七十五文,收两位六百五十文钱就好了”

可真贵啊

苏轼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已隐隐觉得自己屁股开始疼了起来。

苏辙却是一点都不慌,一开口就道“我没钱”

那厮儿是脸色一变“没钱没钱你们两个这是来吃白食”

“我看你们两个小娃娃长得怪好看的,小小年纪怎么能做这样的事”

他是气极了,即便苏辙说起杏花楼常年贴在门口的告示时,也是不以为然,觉得苏辙在撒谎。

这小郎君看着也就五六岁的年纪,f哪里像懂吃的老鳖

可这厮儿瞧见苏辙实在长得好看,又舍不得骂他,索性就请来了掌柜的。

掌柜的虽与苏老太爷有几分交情,但并不认识眼前这两个娃娃就是苏家的小孙儿。

他听苏辙说起门口的告示时,只觉得好笑,却还是耐着性子道“你说

一说,我听着了”

苏辙一开口就道“炙羊肉虽味道不错,却是外头柴里头不入味,想必你们事先是将羊肉腌了一夜的,所以才能有此滋味。”

“我若是你们,烤羊肉时永荷叶将它包起来,一来可以将羊肉的汁水锁住,二来羊肉吃多了不免腻味,如此羊肉也能增添几分荷叶的清香,想来吃上多少都不腻。”

“还有这鸡汤镈饦,你们的汤底是没有问题,想必是用鸡汤熬制而成,味道鲜美,镈饦皮儿也是擀的薄如纸,可里头的馅却是差点些,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皮冻儿”

一开始,掌柜的不以为意。

可听着听着,他脸色却是变了。

特别是当他听苏辙说起绣春鹅的做法后,更是惊的下巴都要掉了,忍不住道“绣春鹅乃是我们杏花楼的招牌菜,这么多年来所有人吃了都称好,小郎君是第一个提出改进法子的。”

绣春鹅做法繁琐,用肥瘦正好的鹅先蒸后风干,以百花蜜腌渍,最后以香料烤来吃。

苏辙却说鹅风干后用果木熏上一熏味道会更好。

他决心试一试“杏花楼也是百年老字号,自不会仗着店大欺客,更

不会言而无信,今日这顿饭钱就免了。”

说着,他更是笑着道“不知道两位小郎君是哪家的公子绣春鹅照你的做法改良后,我派人送两只给你们尝尝看”

苏轼惊呆了,如今更是想也不想就道“我们是苏家的孩子。”

“我爹叫苏洵,我翁翁叫苏序”

掌柜的笑道“原来是老相识”

“想要问问小郎君,你是如何懂得这些的”

苏辙自不会大咧咧说我是穿越过来的,只淡淡一笑,道“不过是擅长钻研这些罢了。”

等着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个走出杏花楼大门,苏轼满脸都是笑,可笑着笑着,他却是道“八郎,方才你撒谎了。”

“平素你对吃食一向没什么讲究,哪里喜欢钻研这些”

苏辙不是不爱吃,只是北宋的吃食比起后世的科技与狠活来还是差上不少,久而久之,他也不愿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只道“六哥,对,的确是我撒谎了。”

“不过这是我们的秘密行吗你可别告诉旁人”

苏轼想了想,点点头“不过我不懂,这与咱们赚钱有什么关系”

苏辙只道“过些日子你就知道了。”

五日之后,那掌柜的就亲自登了苏家的大门,不仅为苏老太爷带了礼物,还为苏辙与苏轼两个小的也带了礼物。

很快,就有人请苏辙前去正院一趟。

苏老太爷知晓自己这个孙儿聪明,却万万没想到他在吃食方面有如此研究,便道“来,尝尝看这改良后的绣春鹅味道如何。”

苏辙略尝了尝,微微点头。

因鹅用果木熏过,口感不再单一,味道很是不错。

他看向那掌柜的道“这和我想象中的

味道差不多。”

那掌柜的更是道“杏花楼开业至今,已有不少熟客,他们尝了也都说好。”

说着,他更是命身后的厮儿奉上锦盒,笑着道“小小心意,还望小郎君莫要推辞”

苏老太爷连忙道“使不得,使不得”

可他这话一出,就意识到不对,这锦盒里头的东西是送给苏辙的,可不是他老头子的。

锦盒打开,里头装的银票,足足有二十贯钱。

那掌柜的姓陈,是个有见识有本事的,若非如此,早就与许多浪荡子一样将家产败光,忙道“老太爷不必推辞,这是小郎君该得的。”

“不说别的,每年杏花楼卖的的绣春鹅足足有数千只,光这一道菜就能赚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