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给老朋友写封信

再怎么说,那也是赵拙的家乡,而赵拙与颍川侯府素有渊源,后者又即将与孙家成为姻亲。同样是姻亲,孙阁老姻亲的份量,总不能比不上孙家旁支子弟姻亲的份量吧?

海礁想到这里,顿时打起了精神。

庄士同便跟耿老县令商量,是不是该给赵拙写封信去,提醒他平阳府老家出了个贪官,当地官员百姓却碍于孙家,拿这贪官没办法?

海礁在旁听着,时不时就插上两句话,支持庄士同给赵拙写信。但他心里根本不相信赵拙及其家人有多么重视这份友情。且不说赵拙之妻对庄士同来信的冷淡回复,光是上辈子,庄士同的孙女在大同遇害,赵拙次子驻守当地,何曾出手帮过忙呢?耿老县令的女儿、外孙在大同夫家遭受了种种委屈,耿老县令四处求人时,也没见赵拙次子伸过一次手呀!

庄士同当时死了才两年,他与赵拙的交情就已经随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样的友情不提也罢。

庄士同当场就给赵拙写了信。

既然赵拙对庄士同这位故交态度淡漠,海礁就更想要将他拖下水了。说到底,这也是为了他的家乡平阳府着想。无论海礁还是庄士同,都是一番好意,又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至于赵拙知情后,是畏惧孙家、对平阳府同知的恶行视若无睹,还是冒着得罪孙家的风险去为家乡父老铲除一恶?那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庄士同回忆起了自己过去在大同府求学时,与驻守当地的年轻小将赵拙的来往经历。后来赵拙随父辈进了京,成为老颍川侯麾下小将,两人就断了联系,直到庄士同进京赶考,两人又重遇为止。赵拙成婚、长子摆满月和百日宴,庄士同都曾是座上客。可等到庄士同因为会试座师吴国丈受牵连,仕途不顺,外派地方后,两人的联系就大为减少。不过庄士同能避免被革职流放,赵拙这位故交也多少帮过些忙。两人的交情还在,只是因为相隔太远,书信往来不便,才断了联系而已。

在赵拙有所反应之前,金家二房已先一步到达了长安。

他提及自己在长安府任职,正好遇到一桩官司,有证人住在平阳府,他派官差去当地接证人期间,听说了当地的消息,又有平阳府官员哭求长安府伸出援手,令他与上司都感到十分为难,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