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燕的宗王们【求订阅】

关圣帝君仿佛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看都没看尸

首分离的平安君,身形一晃化作一道神光投入黄淮眉心不见,只留下大地之上那偌大的深坑以及附近尸首分离的平安君的躯体。

一些人看到这一幕莫名的有一种无比熟悉的既视感。

是了,就在不久前,黄淮在城外斩了那北陵王世子燕宁的时候不正是这般的情形吗

如今被砍了脑袋的对象只不过是从北陵王世子变成了平安君罢了。

父子二人在几乎一样的地点,以一种近乎相同的方式被人砍掉了脑袋,乍一看还真的令人为之唏嘘。

不同于北陵王世子燕宁,这次被砍了脑袋的可是身为大燕宗王的北陵王啊,哪怕只是一道化身,可也代表着北陵王啊,化身被斩与北陵王本尊被斩几乎是没有太大的区别,其中的意义自是不同。

一时之间不少人看向空中黄淮那一道身影的时候,眼眸之中的神色变得颇为复杂。

黄淮目光扫过下方无数人,长啸一声道“诸位,关圣帝君庙、观音禅院皆已建造完毕,我观今日实乃良辰吉日,诚邀诸位以及城中百姓一同大祭关圣帝君、观音大士,黄某将恭候诸位大驾。”

话音落下黄淮身形向着关圣帝君庙方向落了过去。

一时之间,全城一片寂静。

这会儿各方势力之人该收到请柬的差不多都已经收到了请柬,此刻听了黄淮的话,不少人露出一副犹豫之色。

很明显黄淮斩了北陵王父子,必然会与大燕宗王交恶,这就不得不让许多人心生疑虑。

如果说他们选择接受黄淮的邀请前往观礼,祭祀关圣帝君、观音大士,那么会不会被大燕宗王们视作站在黄淮这边。

黄淮实力强横,或许不惧大燕宗王们的雷霆怒火,可是他们小门小户的,却是承受不住这种暴风雨啊。

“走,走,这趟浑水不是我们能趟的,回去之后我便要关闭山门,十年内绝不下山。”

“对,咱们可没那个资格参和其中,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家族呆着吧,以免给家族招来灭顶之灾。”

许多小门小派的人来的时候有多么的兴奋,走的时候就有多么的失落。

真正见识到了青衣娘娘万魔围城被斩,北陵王化身尸首分离的大场面之后,这些盘踞地方称王称霸的小门小派的上神们一个个的像是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心中升起的那点野望一下子被浇灭。

有人走就有人留,大燕王朝与盘踞地方上的宗门、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持续了上千年之久,可以说自大燕王朝立国至今,双方之间的矛盾便已经种下,只不过如今愈演愈烈罢了。

尤其是这些年大燕宗王们对于地方上的势力的逼迫越甚,这些宗门、家族的反抗也就越来越大。

自然而然看大燕王朝吃瘪绝对是这些人最喜闻乐见的事情。

但凡是能够给那些大燕宗王们添堵,他们绝对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就算不会亲自下场,可是暗地里支持一下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

其他且不说,如泰安府纪氏纪长年一般心情的人在大燕王朝简直是不要太多。

对于一些离去的势力,黄淮自然不会放在心上,这些人与他无冤无仇,他也不至于会盯着这些人不放。

这会儿黄淮则是看着被纪长年提着的一具尸体。

只看一眼黄淮便认出这尸体正是跟在平安君身边的那名手下。

纪长年注意到黄淮的目光,随手将孔蛟的尸体丢在地上道“此人乃是泰安府五大巡察使之一,却是北陵王的心腹,此人对于泰安府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方才黄城主斩那平安君之时,此人试图逃脱,不过却被纪某以及薛先生联手斩了。”

黄淮不由一愣,如果说只是纪长年的话,以黄淮所知晓的纪氏同北陵王之间的明争暗斗,那么纪长年趁机干掉北陵王伸进泰安府的一只得力臂膀却是再正常不过。

可是这位身后没有什么势力,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孤家寡人的薛先生竟然会出手干掉孔蛟,还真的是有些出乎黄淮的预料。

薛先生看了黄淮一眼,脸上带着几分无奈道“老夫也没办法啊,谁让老夫几次拒绝北陵王的邀请投入其麾下,说来老夫早已经为北陵王所不喜,这次更是被小友你在我那薛氏茶坊将其赌了个正着,以老夫对北陵王的了解,他要是不将化身被斩的怒火发泄到老夫身上一部分的话,那他就不是北陵王了。”

黄淮闻言向着薛先生拱手道“这么说来倒是我牵连了先生,还请先生多多见谅。”

薛先生摆了摆手摇头道“什么牵连不牵连的,那北陵王图谋泰安府已久,只要我不肯投入其麾下,他早晚是要对我动手的,如今也不过是早一些同其撕破了脸面罢了。”

纪长年哈哈笑道“怕什么,不就是大燕宗王吗,这些年这些大燕宗王们行事越发的张狂无度,再不给他们点教训的话,祖辈们拿性命打下的这片基业就要被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给丢掉了。”

说着纪长年看向黄淮道“黄城主,你不用担心,纪某回去就联系一些志同道合的道友,只要

那北陵王敢再来,咱们绝对站在伱这边。”

黄淮不禁苦笑,他从来就没想过要参合到这些事情当中啊,怪只怪北陵王欺人太甚。

不过黄淮倒也没想过靠纪长年这些盘踞于地方上的宗门、家族势力支持,区区一个北陵王他还真没有什么好怕的。

正说话之间,就见张衍、吴琪大步而来,行至近前向着黄淮躬身一礼道“公子,祭祀大典的准备皆已做好,前来的各方势力也全都赶到,就连城中百姓也依次到场,只等公子现身,亲自主持大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