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刘刺史此人 救济

那几年汴州已经许久没有爆发洪水,普遍比较穷困。

刘刺史赴任后,积极鼓励农桑;又由官府出钱,每村都置办统一耕牛,使村民可以轮换耕田;肃清官场,减少了很多杂七杂八的多余赋税。

此外,还允许那些自觉身负重大冤屈的人向他上诉,亲自审理重大冤假错案。

当时的刘刺史赢得不少百姓的认可,整个州郡欣欣向荣。

电视外,太子若有所思,难怪那些百姓眼神不对,原来他曾经确实是位好官。

可惜了,谁让你对治河什么都不懂呢看看人家上任刺史。

上任刺史是个技术宅,发明了挖淤泥的水车、改善简单投掷沙包的筑堤方式、选用更牢固更费钱的沙石。连皇帝都叫好,大方拨款不说,还设立专门筑堤的官员。可惜前刺史人没了。

选继任者的时候,这朝廷非觉得已经铺好路,还每年拨款,只需要一个绝对清廉的人来管理筑堤官员。

欸嘿,人家懂技术的咱就不要,觉得什么都不懂才不会被腐蚀,看上刘义。

好么,刘义是很清廉,也确实对治河什么都不懂,觉得那些专业的治河官吏说“升高堤坝、改道什么的”就是变着法贪钱,一律不给通过。

现在遇到决堤更是天真地纸上谈兵,错误运用“堵不如疏”,觉得让洪水自己疏够了自己退下去,到时候再回家。

结果呢本来洪水是会造成很多伤亡,但他的错误决策、他的偏见和固执大大加重了这一伤亡,导致多少人流离失所。

刘刺史在其他方面再是一位好官,都必须为自己的失误决策买单,为那些本来也许不必遭灾的百姓买单。

看向河里的遍地尸体,刘刺史只感到深深的后悔。

暴雨下,一向固执和威严的刘刺史重重跪在水中

,跪在那些百姓和尸体面前,仿佛老了十岁。他不断呢喃“对不起,对不起”

温左招手,士兵将他从水中拖下去。

突然,刘刺史喊道“殿下,罪臣死不足惜,只求能为那些逝者收殓遗体,将余下百姓安置好,之后任凭殿下处置”

见太子不为所动,他只好继续说“臣对这里还算熟悉,殿下如果要治涝,臣可助殿下一臂之力。罪臣不求任何功劳,只求能放心离开”

不知想到什么,太子挥手,士兵们将刘刺史放下“准。”

眼看洪水一涨一停、似乎想要卷土重来的样子,太子让人到郡里最大的烧瓷处生产“水泥”。

这些天,于清浅没事就往烧瓷的地方跑。各项材料的配比并非一成不变,工人们纳闷地烧制了很多次,不断调整具体配比。于清浅也不断记录着,观察烧出来的成品。

工人胆怯地看一眼这位神人,不敢以对一般女子的方式称呼娘子“大人,这样烧出来的是还是泥灰,不知有何用处这锅和前几锅好像没区别。”

“不,”于清浅目不转盯地看着即将出炉的实验品,“别小看这个泥灰”

说话间,新出炉的水泥已经取出,她噌地站起来“成了”

太子让人借用前刺史的水车不断挖通淤泥,对河水进行引流,这段时间,洪水已经下降许多,露出堤坝的来。

但河水每天还在缓缓上涨,只能不断通过引流降低水位。

趁着堤坝露出水面,于清浅便着手让人修起水泥来。

修缮的工人和路过老弱百姓无不质疑“就这软绵绵的泥能堵住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