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带着孩子去下地劳动

等他回来的时候,麦子已经收完,连下半年的高粱和豆子都种下去了,种的时候,许怀义又带着几个孩子请了假,老老实实的干了三天活儿。

许怀义对外的理由是,几个孩子将来都要参加科举做官的,做官可不能高高在上,不事生产,那样脱离百姓的官员,咋可能真心为百姓做事呢?

顾欢喜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手上也划了好几道口子,看起来惨兮兮的。

但这样的交代,村民们心里却有些犯嘀咕,他们也这么干过,只是没许怀义浇水浇的频繁,施肥施的给力而已,难道得出的结果就相差这么大?

韩钧见过外甥后,私底下找许怀义,“有必要这么做吗?就算为了锻炼他们的意志力,每日跑步习武也足够了,他们本来也不是走武将的路子,都是靠笔杆子、靠头脑吃饭,带他们去下地干活儿,图什么?”

韩钧见他不爽,噎了下,好声好气的解释,“我没那个意思,我只是觉得你还年轻,所思所想,不一定成熟,你师傅和江先生见多识广,懂得自然多些……”

没错,他们也怀疑有这方面的原因,无他,这片地打的麦粒又大又饱满,其他地里的麦子与之一比,显得干瘪瘦小多了,瞧着就没人家精神。

“可以……”

许怀义看着纸上高低起伏的曲线,思量道,“最高产量一千多斤,放在眼下肯定不行,太扎眼了,最低产量五百多斤,这个产量倒是也可以,却不理想,所以,还是八百斤左右最合适……”

村民们得了他的答复,心里踏实了,也有了盼头,顾欢喜见状,私底下提醒,“你给了他们这么大希望,等明年却达不到预期,咋办?不怕挨骂啊?挨骂还是小事儿,就怕有人多心,以为是咱们藏着掖着,拿些不痛不痒的东西去搪塞人家,自己偷着发财呢。”

这段时间,俩人都忙的够呛,要操心的事儿比较多,像许怀义,他还得上课,还得操持麦收,两口子还带着孩子回村里,亲自体验了一把割麦子。

种地,比收割轻松不了多少,要犁地,要挖坑,浇水、撒种子、掩土,每道工序都很熬人,其结果可想而知,大人们累够呛,他们也糟了不少罪,个个都晒黑了,也瘦了不少,手上还磨出了茧子,也有划伤的地方,人都显得粗糙了。

“真没有,我其实很佩服你的远见和胸襟,真的……”

许怀义体力好,没觉得太累,就是晒的黑了好几个度,人瞅着更精壮了些。

要说最受罪的还是顾小鱼,他以前哪做过这些啊?哪怕是逃荒路上,他也没吃过太多苦,最大的苦头,也就是每天的锻炼了,这三天,颠覆了他过去对农活的认知,也深深体会到了百姓们的不易。

父母官,父母官,深入百姓当中,急百姓所急,感百姓所痛,才能当个好官员。

许怀义得意的道,“那必须的啊,我还想着,将来帮着闺女开个农资店呢,专门卖种子和肥料,咱家阿鲤就适合干这个,老天爷赏饭吃嘛。”

许怀义又问起具体的试验数据,这些事儿,是顾欢喜盯着做的,她最清楚。

做的越多,做皇帝的就越是容不下。

韩钧怔了下,“百姓是重要,但对他来说,文臣武将的支持才是最有用的……”

孙钰见状,毫不犹豫的也把儿子送了来。

做榜样这个词,也是许怀义提出来的,其原因是,最开始,几个孩子下地劳动的时候,都戴着一副痛苦为难的面具,没干多久就想打退堂鼓,毕竟之前都是金尊玉贵的小少爷,谁受过这等罪啊?

这种时候,适当的鼓励虽有必要,却不够管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长辈们冲在前面打样儿,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他们见状,谁还敢叫苦叫累的放弃?

过后,江墉对许怀义感慨,“你这办法看着简单,但效果确实不错……”

许怀义点点头,“那秋上,就用这个浓度的药水,先把种子处理一遍,再交给村民。”

江墉深以为然。

不是做给旁人看的那种,而是实实在在的下地,弯着腰,连干了三天。

村民们自然纷纷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