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西屋郎君把院门拉开三分,隔着缝隙往外看树影憧憧的小巷。

“京城人多,恶人确实也多。小满娘子韶华芳龄,多些防备心是好事。说实话,令爱这样如珠如玉的小娘子,天黑了还不归家,仿佛奇珍异宝行走街头,引人觊觎。夫人竟不担心么”

义母听出话语里的担忧,当即笑开了。

“换做别家闺女,确实要提心吊胆。但我家小满呐,她可是八岁就随她爹上山打猎的好手,对上一头黑熊都能把它撂翻了。”

西屋郎君大为意外,“撂翻黑熊”

“可不是。小满没了的爹从前是猎户,乱七八糟地教她。有年秋天从山里拖出来一头黑熊,她爹说小满自个儿下陷坑打的。对了,等小满回来,当面别喊她名字,也别喊幺儿阿织。”

义母边进屋边道,“你知道她名字这事,叫她听说了,定要抱怨我。”

西屋郎君沉浸在“小满娘子撂翻黑熊”的惊人想象场面里,良久才回过神。

“即便小满娘子身手不同凡响,但京城恶人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还是轻易不要叫她一个小娘子孤身夜行奔走的

好。”

他打量自己层层包裹的左手,斟酌着道“在下身上伤病已无大碍。不瞒应夫人,我是京城本地人氏,各处衙门都略识得几个人,说得上几句话。如果家里有难处的话,不妨和我直说,我可以帮衬一二”

义母原本在屋里笑听着,听到后半截时不知想到什么,人突然警惕起来

“你是京城本地人你还认识许多衙门的官人你、你家里不是做官的罢” 说到最后竟带出了颤音。

西屋郎君“唔”

他抬了抬受伤未愈的手,“应夫人觉得呢。”

义母看到他重伤未痊愈的手,便想起这郎君几乎丢在水里的性命,绷紧的神色登时一松。

“是了,你自己也是被坏人害了的,怎可能是官家的人。好了,我家无需你帮衬什么,千万别去寻衙门的人。京城狗官多,牵扯越少越好。把小满记在油纸上的欠账还清就好。”

西屋郎君眼神微动,思忖着应母古怪的反应。

不动声色出言安抚,“行事谨慎是好习惯。夫人还是照常以西屋的称呼罢。等小满娘子愿意打听的时候,在下再当面通报名姓来历。”

门外油灯亮出幽幽的光芒。

西屋郎君取出一张包药的油纸,取来应小满放置在西屋的笔墨,借着昏黄油灯,思索着落笔。

他这次宴席酒后遇袭,暗害之人筹划得精妙,处处都往“意外”两个字上引。

宴席是临时起意。宴席上的酒当然是从附近酒楼现买的。

酒有问题。

随他赴宴的长随和马都有问题。

跟随他赴宴的长随都是多年家仆。回程路上的惊马意外,有人提议买醒酒汤,最后两人扶着大醉的他去河边吹风散酒,暗巷停靠等候多时的马车。环环相扣,每一环的布置精准,背后隐藏着极度的熟悉和了解。

家族里没有人参与这场谋划,他是不信的。

里应外合。

究竟是哪些人想要他的命

夜风吹过手中的油纸,哗啦啦轻响。

门外橙黄色的灯光跟着晃了晃。似乎有微风闪过,又似乎被人影覆盖。

西屋郎君从沉思里惊醒,眸中冰冷锐意也随之收敛,抬头注视门外晃动的灯影,视线柔和下去。

应家母女初来京城,兴许日子过得艰难,对京城本地人氏,尤其是京城的官员有不小偏见。小满时不时会嘀咕两句“京城坏人多”,“深宅大院的贵人一个比一个坏”;应夫人脱口而出一句“京城狗官”

晏家连续五代出仕为官,他自己身为晏家的长房嫡子,在京城土生土长,十八岁便入朝做事,处处都犯了应家的忌讳。

倒不如再隐瞒姓名相处些时日,暗自帮衬,把不利印象徐徐扭转。毕竟,日久见人心。

西屋郎君边想边写,打定主意,油纸上的手书正好简略写完,于末尾处画了个花押,行云流水签上自己的署名

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