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X坐标”

旧日音乐家 胆小橙 1188 字 11天前

c区域,不连续的过渡交替地带,被范宁用黄色蜡笔标出。先是正常区域里面出现异常的气泡区域,然后往里气泡逐渐增多,就如汤水表面漂浮的油花,最后连点成面、反客为主,反倒是正常区域成了相对的气泡。

b区域,即较深处的连续异常地带,被范宁用橙色蜡笔标出。实际上它只是一些前人探索过的路径,呈现出狭长如裂缝般的形状,b105号失常区大概在78点钟方向的深处。

具备实际“地图意义”的就这么两类。

再往地图外深一圈,所有未经前人探索、或无有效记录留存的,都是a区域,被范宁用红色蜡笔标出。

从面积上来看,未探索的a区域才是占绝大多数的比例。

此外,在这个地带的极深一处,大约910点钟的方向,范宁还用血红色的钢笔墨水,划出了一个大大的“x”。

液体染透了地图纸背。

讨论组推测,失常区深处也许存在一个未知的扩散源头,内部代号称之为“x坐标”。

仅仅是“推测”。

从“x”被划得这么大来看,它并不是一个精确的坐标点,只是高层推测出来的很模湖的一大片位置。

“实际上,这个失常区的编号划分规则,对调查的指导作用极其有限。”

“比如,最基本的危险性评估就无法体现......”

“c区域和b区域的区别只是在于异常地带是否连续,前者相对安全的原因,只是因为不够深,且路线可以尽量规避绕开,这并不代表失常区本身不危险。”

“而b区域和a区域也只是一个有人到过,一个没人到过的区别。”

“这可能是因为失常区的危险根本无法评估,也可能是因为特巡厅那些真正的核心情报难以获取。”

大雪纷飞的静谧冬夜,范宁把目光放到了地图上的南大陆,手指也跟着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