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交响乐团现代管理模式(4.8K二合一)

旧日音乐家 胆小橙 2618 字 12天前

卡普仑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那么把要求放高,你知道这首曲子的问题在哪吗?”然后范宁问道。

“我有些拘束和模板化,且不擅控制复杂体系。”卡普仑立马回答,看得出他平时一直都在思考,“比如开头的辉煌强奏,我就没法在精准示意下,表示出我情绪中最大的力度,后面也是一样,一旦我把自己对某个片段的热爱理由充分释放出来,挥拍就会失控,或者一到某些声部接二连三进入的段落,我就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勉力维持机械数拍的状态”

“有没有想过原因?”

“教我的教授说,是因为基本功挥法还不够熟练,等变为身体本能了,自然就能分出精力解决情绪不到位的问题。”

“那他们给的解决办法是?”

“叫我多练基本功,然后他们给我不断示范那些激情又准确的挥法,甚至是分解动作,好让我找灵感。”

看得出他们自己会,也确实很想让你学会,毕竟你花了那么多钱。范宁摇头笑了笑。

“卡普仑,你的问题和找感觉没什么关系,也和情绪不到位没什么关系。”

“啊?”不光卡普仑错愕,旁观的希兰也觉疑惑。

“我先问你,你认为一场好的指挥,最核心的特征是什么?”

“动作潇洒,飘逸激情,充分调动乐手和听众情绪?”卡普仑试探答道。

“错。”范宁摇头。

“指挥的第一核心,在于精确,或者就是挥拍的精确。”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说指挥只是打拍子的吗?如果音乐通篇只知道按拍子走下去,不温不火,毫无起伏,这也能叫一场好的指挥?”

“这自然不是,这不是精确,这叫机械。”

“所谓精确是指:你对二十多个声部的进入时机和收束时机是精确的,你对音乐的弹性速度把握是精确的,你对每个片段的力度变化指示是精确的,你对音色和色彩的层次控制是精确的,你对表情术语所传达出的情绪解读是精确的”

“指挥的确就是个打拍子的活,但这些都属于打拍子的范畴,你用指挥棒外加肢体或表情提示,把拍子打好了演绎自然就优质了。”

“也有例外,比如本格主义早期或中古时期的作品,作曲家在音符之外的提示相对较少,这需要指挥凭借音乐素养,更多地去挖掘时期和风格的处理潜规则。”

“再比如我的老师安东教授,他的作品也是提示太少,需要极高天赋的指挥和乐团才能完成他脑海中的真正意图,这客观上导致了他首演的失败和当前的遇冷。”

“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的管弦乐作品,只要你带领乐团作出了所有作曲家标记的明规则,再把握住了对应时期和风格的潜规则,你就完成了一场青年艺术家级别的演绎,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能恰到好处地融入个人风格,那就是着名艺术家或伟大艺术家级别了。”

“而我,也是汲取了安东老师的教训,在自己的作品中标注了极其详尽的指示,如果你打的拍子能精确作出之前第一交响曲、或未来第二交响曲上的所有东西,你的演绎就能和我一样权威。”

“那我怎么样才能精确挥拍呢?”卡普仑听到这忍不住问道,“所以还是基本功的问题,我那六种挥拍模式练得不够熟对吧?”

“不。”范宁摇头,“你练得正确又扎实,这让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指挥助理。实话说,我都不知道你到底重复了多少次分解动作,又研究了多少总谱,每种挥法的轨迹和落点你都形成肌肉记忆了”

“那我”卡普仑瞪大眼睛。

“阻碍你进阶的最大问题,在于你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那些动作。”

“换言之,你不知道那些所谓点状挥法、线状挥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将动作那么分解,又为什么改变了某种击拍线回弹线,就能改变乐队的速度和力度”

“好了,15分钟的时间,让你知悉了指挥的核心问题,接下来开始正式教学。你先忘掉什么情绪,什么感觉,也暂时把你之前学的那些基本动作丢一边,等你把精确挥拍融会贯通了,自然会在此基础上,凭借自己的艺术理解踏上追寻个人风格的道路。”

范宁说到这澹然一笑,举起一支稍长的铅笔充当指挥棒。

“那么现在我从头开始,告诉你挥拍这一物理过程的背后运动原理,它们是各种指挥技术和指挥动作的本源,我会给你一步步还原过程,演示那些所谓挥拍方式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