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长,你家的粮食可真多!”

同样被马老三家的粮食震撼到的,还有朱见阳。

“让你们见笑了!”

马老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几年多亏老天爷赏脸,收成都很不错,而且县里管粮食税收的,又是我家的一个远方表亲,村里人一起给他凑了个大红包,我们马家村和杨家村的粮食几乎都可以不用上缴,所以才存了这么多粮食。”

作为农民,完全是靠天吃饭。

这几年,天气都很不错,收成很好。

往年里,庄稼人收回家的粮食,大半是要上缴的。

而机灵的马老三,连同杨大庆,发起村里人凑钱,凑了个二十两的大红包。

包给了管收粮食的小吏,小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便收了些粮食,交上去意思意思就成了。

绝大多数的粮食,都给两个村的村民们留了下来。

这就使得每一个村民的家里,都堆积了大量的粮食。

不管是大米还是红薯、大豆这些杂粮。

“别说那么多了,咱们快装粮食吧!”

周敏年现在只想着把大米扛回青连山去,让村民们也吃上大米。

这两天,苏念没有在家里格外做饭,天天和村民们一起吃芋头,周敏年都快要吃吐了。

“说的对,咱们快装起来吧!”

说完,马老三就带领着大家,把坛子里的白花花的大米,一一装入了麻布袋里。

男人们忙的热火朝天,苏念却很有兴致的在堆放红薯的房间里四处打量着。

她发现,这间屋子,不仅只放了红薯和大豆这些粮食,还堆了不少的杂物。

有种田的农具、竹筐、渔网等等东西。

最重要的,苏念还看见了好几口大锅。

这正是她目前急需的东西。

青连山里的锅,压根就不够用。

常常是先用来煮饭,又接着熬药。

要是多几口锅,那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