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来自未来的搬运工(求订阅!)

我个人觉得,随着羊城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收入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长。

到时候,一个工业品为主的大市场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所以,一個建设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城市商业中心的想法由此产生

接下来,张宣为了让陶显看到自己的才华横溢。

为了让陶显今后尽可能的支持自己,他是彻底说嗨了。

张宣的思维已经不局限于盈泰广场的商业策划案。

而是提出了一个更狂野的设想,那就是以银泰广场为中心、以盈泰广场的地标建筑和甲级写字楼为核心的商圈,

建立一个全国最为庞大的办公产业集群。

张宣激情饱满地说了30多分钟。

陶显就安静地听了30多分钟,中间很少打岔,除非是思维完全跟不上、听不懂的情况下才会提问。

末了,张宣根据经验提出了一个发展模式,那就是依赖产业集群+中轴线+地标配套+轨道交通的新城模式。

听到建设新城,陶显笑着看了看张宣,自然是知道张宣心里那点小心思的。但他没有反感,反而对这个新城模式非常有兴趣。

两人就着这个问题又沟通了几分钟,后面陶显终于反应过来了,菜都快凉了,连忙招呼几人吃。

饭后,陶显出于浓烈的好奇心,问了一个不那么正式的问题:

“你这些想法很有新意,是怎么想来的?”

怎么想出来的?

那还用问嘛,当然是从未来“搬”过来的啊!

此刻张宣把忽悠本事发挥到了极致,道:“我的本职是作家。

经常做、且乐于做的事情就是天马行空,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突破自我,打破思维的局限性,敢于“走出去”看看。”

闻言,陶显沉吟了几秒,最后手掌不自禁轻轻一拍,说:“好!好一个“走出去”看看!”

吃完饭,走出饭店时,邹青竹找着机会悄悄说:“哎呀我的妈呀!跟这种大人物吃饭真是费劲,我的小倔脾气一直不敢发作。”

杜双伶听笑了,非常感同身爱地说:“我们要不要再偷偷买点东西吃?”

邹青竹和文慧对视一眼,说行。

趟过马路,邹青竹挽着杜双伶和文慧的胳膊,忽生感慨:“双伶,你这大作家男朋友真是才华横溢,令人羡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