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一面之词(中)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1185 字 3个月前

这简直就是六月飞霜,他秦德威从来只有唆使别人弹劾自己,什么时候压制过言路了?什么时候怕被别人弹劾过了?

等嘉靖皇帝说完,秦德威就奏答说:“伏请陛下明鉴!别人为何不弹劾臣,臣又哪里知道?臣也没有那个本事,明白别人如何想的啊!”

这意思概括出来就是,别人不弹劾我秦德威,又关我秦德威什么事!

生怕皇帝钻牛角尖,秦德威继续说:“即便臣作出解释,也是一面之词!陛下若想知道其中缘由,应当召问他人。”

这意思概括出来就是,谁不弹劾我,就去问谁的理由好了!

嘉靖皇帝:“”

又是一个“一面之词”?今天这是第几次听到这个词了?这帮臣子能不能换个新花样新姿势?

但别人说的另一面之词好歹是指定了人选,而你秦德威的另一面之词,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嘉靖皇帝感觉自己可能被当傻子糊弄了,怒道:“你秦德威说召问别人,就能得知缘由。

那么满朝文武成千上万,又该召问多少?难不成全召过来,朕还要一个个问过去?”

秦德威连忙又献言说:“不必如此!只需要询问几个典型范例就行了,过去谁弹劾臣最多,就召问谁!”

从道理上是说得通的,过去弹劾秦德威最积极的人,这次却没有出手,背后说不定就具有代表性的理由。

还能有这样操作?嘉靖皇帝微微错愕,下意识问道:“过去谁弹劾你最多?”

秦德威答道:“臣记得清清楚楚,第一是监察御史陈春,第二是工部员外郎严世蕃!还有第三第四第五,就不赘述了。”

在场众人无语,你秦德威记这个记得可真清楚。

秦德威继续奏道:“若想知道别人为何不弹劾臣,不如就询问这二人,或许可以得知答案。”

事起突然也没有准备,秦中堂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了,下意识的先把严世蕃一起拖下水再说!

嘉靖皇帝发了狠,他想看看,这帮臣子还能有多少花样!便对身边太监喝令道:“将这两人也召来!”

就是这两个人,一个在工部,一个在都察院,要过来都需要多等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