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优势在我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1355 字 3个月前

礼部尚书这样一个顶级文臣, 折节于从五品的秦德威, 本身就是很抓人眼球的事情。

所以严尚书才会被舆论所同情, 秦德威背负上了跋扈的指责。

但昨晚秦德威家里一下子又来了两个尚书,事情的性质好像就有点变味了。

无论什么稀奇事情一旦多了,都会有点物极必反的意思。

所以严尚书似乎也没那么醒目了, 从独一无二变成了三个之一。

此时在别人眼里看起来,秦学士似乎并不是特意针对严尚书, 严尚书也没那么委屈了。

想明白了这些, 夏大学士又开始脑壳疼, 秦德威那份奏疏应该怎么拟票?

本想拖个几天,让秦德威自行消停, 但现在看来秦德威绝对不消停,拖着也没意义了。

照准是不可能的,否决也不是办法, 若逼得秦德威去天子面前告御状就更搞笑了。

想来想去, 夏大学士在奏疏上贴了票, 只拟写了三个字:“下廷议”。

“下廷议”和“下部议”、“照准”、“知道了”等等都是常见的批奏疏字眼。

就是让外朝大臣集合开会, 公议是非曲直,然后再向内廷奏报结果。

和廷推形式差不多, 但性质不同,一个是讨论政事,一个是讨论人事。

老规矩, 大学士和翰林一般不参加外朝廷议,但秦德威作为当事人, 这次却可以参加。

听到“下廷议”的消息,严世蕃大喜, 对父亲说:“终于到扳回局势的时候了!

夏言的意思,应该就是借用全体朝臣的力量, 来阻止秦德威继续跋扈。”

然后又分析道:“秦德威在外朝两个最大的支持者,就是户部王以旂和刑部王廷相。

根据先前他们放出的风声,这二王尚书都是打着帮我们说情施压的旗号,去找过秦德威。他们的目的,就是故意恶心我们父子!

所以在廷议上,这二王尚书出于政治信誉,不能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又公然去帮助秦德威。

一旦没了这两人的支持, 秦德威在廷议上,就没有多大臂助了!所以这次真的优势在我!”

严嵩虽然也赞同儿子的看法,但还是谨慎的说:“你能想得到的,秦德威也能想得到, 此人绝不会坐以待毙。”

严世蕃琢磨了几天,又有新的心得:“我先前曾判断,秦德威可能会甩出辞官,或者自动请缨去广东之类的法子,来要挟朝廷同意他。

但现在想来不太可能,秦德威犯不上为了我这样一个监生去拿自己前途下赌注。

从目前情况来看,秦德威大概要走卖直的路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