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玄奘和鉴真

明扬天下 何昊远 1386 字 3个月前

嗒!一子轻轻落下。

秦牧端起茶来轻呷了一口,随意说道:“据朕所知唐朝时期,西域的百姓都是信佛的,到了五代十国。中原军阀割据,烽火满地,民不聊生。再也无力顾及西域,西域沦落到了回鹘人手里。回鹘大汗强令西域二十万帐百姓舍弃佛教,改信天方教,乃有今日之格局。”

法清禅师那庄严的宝相表面波澜不惊。也随手在棋盘上落了一子,然后轻抚白须答道:“陛下所言极是,由此可见,佛家的命运其实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贫僧以为,佛家弟子,虽是方外之人,却不能不爱国,实则,爱国即为爱教。”

法清这番话,一改之前的禅意,说得很直白,甚至不象是从他口中的。但毫无疑问,这是在投天子所好。

“朕今日之所以选择来大慈恩寺,实因玄奘高僧。不瞒老禅师,朕以前并不礼佛,在朕的记忆中,只有两位高僧让朕印象深刻。

玄奘万里西行,历尽千辛万苦取回真经,为中土的佛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鉴真东渡,开日本千年佛基,传扬我华夏文化,亦是令人无限景仰。”

秦牧提起玄奘和鉴真,法清禅师自然是肃然起敬,连声附和。

“在朕看来,不管儒释道哪家都一样,你嘴上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都不如付诸于行,朕之所以记住了玄奘和鉴真两位高僧,不在于他们佛法有多高深,而在于他们身体力行的精神。

这大慈恩寺壮丽恢弘,但你说是大慈寺成就了玄奘高僧呢,还是玄奘高僧成就了大慈恩寺?老禅师,从二位高僧的事迹不难看出,佛学的弘扬,个人的修为。都不在于把寺庙建得多恢弘壮丽,拥有多少寺产。

然则自唐朝之后,佛教就失去了原有的开拓精神,变得琐碎,变得拘泥,流于形式。迷失在了恢弘的寺庙、清闲的香烟之间,千年以降,再没有出现过象玄奘和鉴真那样的高僧。

朕每每想到这些,便不禁自问,这样的佛教,还值得朕去信奉吗?遥叹千年之前玄奘与鉴真两位高僧的壮举,朕真的希望,我泱泱大秦,也能出现一些象二位高僧那样的人物,只有那样的人物,才值得朕去供奉,去敬仰。”

皇帝这番说完,须眉皆白的法清禅师,手指竟微微颤抖个不停,手上那枚白子再也捏不紧,嗒的一声掉到了棋盘上。

他想说话,却一句也说不出,银白的长胡也跟着微微颤抖着。

秦牧随即站起身,走出禅房,带动的轻风让禅房内袅袅的香烟乱成一团。

顾君恩跟着秦牧离开,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望着秦牧的背影,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脑子有些恍恍惚惚。

原来天子此行,远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宏大的国家战略,在天子看似轻散的言行中,一点一点地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