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这日奇怪,早上艳阳高照的,午后就风吹雨打。走街串巷的货郎经纪们都避雨去了,马行街上的人一下子散了大半。卖伞的小贩突然便生意大好,拎着篮子卖果子的妇人们拿篮子挡着脑袋都往自家跑。

九曲子周家是大店,门口摆着彩楼。两个轿夫站在彩楼下,跟轿子一道等着自家小娘子出来。

秦桑去付了茶水钱,把今日买的一堆东西重新抱回到怀里,跟着朝烟出了门。

这场骤雨来得猛,雨势不小。

轿夫身边的凉轿已经被雨浸透,是坐不来了的。

秦桑便抱怨道:“早知道坐个暖轿了,上头还有层帘子挡挡雨。这下可好,轿子坐不来,只能撑着伞走回去了。”

轿夫在四面看了一圈,指着对面一家店,跟朝烟讲:“二娘子,那里有卖伞的,要不我去买伞来?”

朝烟自然同意,那轿夫便淋着雨,跑向街对面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欢迎读者们来到新的故事《汴京风雨下西楼》。

本文原名《满天风雨下西楼》,取自《谢亭送别》中的“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写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我想用文字来复现一千年前的北宋,写一写仁宗年间的名臣荟萃,也写一写经济、文化、科技都达到了巅峰水平的盛世云烟。为了写好这个故事,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记下笔记的字数也许比这个故事的正文字数还要多。

本想要在故事中尽可能还原历史,但我在写故事大纲的时候发现,我并不能做到完全尊重历史。因为若是真的完全参照历史,这个故事就不可能发生。在称谓、民俗、历史事件的时间等方面,为了提升故事的整体可读性,我还是胆大妄为地对历史进行了一些篡改。调整了一些拗口且生僻的称谓,也改变了一下某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甚至为了阅读观感,我还篡改了一些人物的姓名。因而,我本想写的北宋历史文,背景也变成了架空宋朝文。

为了避免人物对话的“穿越”感,我在文章和对话之中的用词基本都经过斟酌筛选。一些在宋朝之后才诞生的成语、俗语,我都能不用就不用,或是找其他相关词语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