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商人的眼光

铁血宏图 无语的命运 2178 字 3个月前

在英国资本撤出之后,下缅甸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对于纱线和棉布的需求从没有得到满足,但是除了中国,他们几乎没有其它更好的来源,而在中国国内产能不足、纱价布价上涨的情况汇报下,商人们自然不会把丝线运往缅甸,而王炽的天顺祥纱厂因此成为整个缅甸唯一的纱线供应商,从而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暴利。

可以就,正是纱厂成就成了天顺祥的今天,当初只用不到十万元买下的工厂,现在银行的估价已经超过120万,这甚至远超过其设备的价值,究其原因还是天顺祥纱厂于下缅甸的垄断地位,还有其所面对的兴旺的市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王炽可以躺在床上数银子,国内纱厂无法避免的原料不足的困境同样限制着天顺祥工厂的生产,与国内的工厂依靠从美国南方运来的棉花可以维持生产不同,在商船运输受到军队控制情况下,无法获得稳定棉花来源的王炽,最终还是把目光投向了缅甸的近邻——印度。

此时的印度正处于兵荒马乱之中,当英印总督调动力量防备来自缅甸的进攻时,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另一个国家会越过波斯向印度发起了进攻,俄罗斯对英国宣战后,调动了十数万军队从波斯向印度发起进攻,

后方的空虚几乎不设防的现实,使得英印当局在最初的几个月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几乎直到俄军一路深入到德里附近的时候,英印当局才勉强在德里一带重新组织起了防线。

不过的仓促而起的防线,并没有阻挡俄国人的脚步,英印军面对俄军的进攻并没能守住德里,而更致命的是,相比于孟买以及孟加拉等英国传统治地,德里一带正是几年前印度大起义时,刚刚吞并的土邦,即便是附近的一些土邦的土邦主也存在着反英情绪,在俄国人的策动下,数十个北方以及德干高原北部的大小土邦,先后倒向了俄国人,使得俄国人轻易的控制了印度北方地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面对原料不足、工厂无法开工的现实,王炽并没有退缩,尽管知道印度仍处于战争之中,但是他还是搭乘商船来到了印度,来到了卡拉奇。

俄罗斯军队之所以敢于越过波斯,向印度发起进攻,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全力支持,为了支持俄国人在印度的作战,甚至成立了一家“中俄印度洋航运公司”,以保障从中国运出的物资可以顺利的运到印度,当然,这些物资无一例外都是俄国人从中国购买的,俄罗斯驻华公使馆内的军事采购代表团,享有与中国军队同等的优先采购权,正是从中国运出的数以十万吨计的物资,保证了三十万俄罗斯军队在印度的作战,而王炽正是搭乘这些运输船抵达了卡拉奇,然后沿着俄军的进攻路线一直深入到到了刚刚臣服于俄罗斯的那些土邦之中——印度的产棉地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尽管在卡拉奇就能够买到棉花从而保证工厂的施工,但是王炽并没有满足这一点,在来到印度之后,他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甚至还没有人注意到。

“棉花!”

骑在马背上的王炽手指着眼前的如白色海洋般的棉田,对身边的李顶一说道。

“这些棉花就是我来到这里最根本的目的!现在国内什么都缺,但是最缺的就是棉花,印度的棉花质量虽说远不及美国棉花,但是却比国内的棉花质量稍好,最适合纺织16支纱,当然,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棉花比美国便宜,即便是从印度运回中国,也比美国棉花便宜三成以上,这其中的利润可以说是极为惊人的……”

作为商人,王炽从没有把自己定位成工厂主或者局限于某一个行业,在他看来,只要是挣钱的买卖他都不会放过,他在缅甸发现了印度棉,而在印度发现又这里的棉花产量高,且质量颇佳的时候,他立即想到将这里的棉花运往中国。然后卖给国内的工厂主,当然,他甚至已经想好了,通过把廉价的棉花卖给国内的工厂主,然后再和他们签字购货合同,把他们生产的一部分纱线、棉布运到南洋,这样的经营利润之大,远超过寻常的经营。

机会人人都有,就看你能否抓得住,而对于王炽来说,他绝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就像现在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他不惜冒险深入印度德干高原腹地一样,毕竟在这里依然还有英国人的支持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印度这个地方,他的相貌着实有些太过显眼了,可尽管如此,他仍然来到了这里,为的就是抓住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