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离经叛道(三)

铁血宏图 无语的命运 1791 字 3个月前

“他这么做却给后世做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难直面自己先祖犯下的错误,大多选择“为长者讳”。但是朱宜锋并不在乎这些。他本身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当已经不需要再用朱家的名头为自己谋取利益,甚至需要推翻一些东西的时,自然也应该直面其犯下的错误,更何况,这会给外人制成一种假想——连自己的祖先犯的错都可以指出,那么面对类似的错误,谁还能再说出一个“不”字。

但是当这话听在郭嵩焘的耳中,让他浑身猛然一颤,为人臣者,有些话甚至连听都不应该听。

怎么办?

犹豫间,郭嵩焘的眼前猛然一亮,连忙开口说道。

“殿下,删书者焉止高皇,秦无道方才“焚书坑儒”,高皇删书之后,实是圣人之道!”

为了给朱元璋洗地,郭嵩焘甚至不惜搬出圣人来。

“圣人得帝魁之《书》三千三百三十篇,删定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而高皇帝删书亦是合圣人之道……”

郭嵩焘的话让朱宜锋心底微笑,果然都是统治者的好臣子啊!居然把孙子删书这个真假难辩之事给说了出来。但是臣子这么给高皇帝洗地,作为子孙后代的自己,就不好再提此事了。

其实之前在道出这句话时,朱宜锋的视线朝着孝陵的方向投去,他并不后悔说出这句话。或许对于不少人来说,朱元璋是完美的,但是完美,并不意味着没有犯错。

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在这件事儿上他就做错了。

“高皇为了让大明政权千秋万代永世不倒,删以《孟子》85条,但其亦知文不可尽删,仅编了一本《孟子节文》,以供士子专考,可却不禁士子看《孟子》全文亦不禁印此书,但是高皇却未曾想到,其无意之举,却由此开以中国删书之河,”

因为认了朱元璋作为“先祖”,那就必须要为其行为负上一些责任。

“至满清时,满清更是将其发扬光大,满清以异族蛮夷入主中国,为维持统治,更是推行文字狱,以文入罪。删改天下之书,焚书数万,更是为维持统治,肆意删改儒家学说,以至于儒家完全沦为其工具,成为其奴役百姓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