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媒体的本性

冠军之光 林海听涛 2540 字 3个月前

如果自己拿这件事情炒作的话,等于是把荣光推入了火坑。

媒体需要噱头,需要眼球。可是记者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冇德吧?

不能够为了轰动效应,就不择手段,伤天害理对不对?

就算荣光真的是没打算加入国家队,那也是他个人的选择,在德国见证了荣光是如何成长的莫莉也不愿意因此做出伤害荣光的事情。

这是私人感情,与职业无关了。

可如果不做国家队的选题,那做什么呢?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看到了荣光在德国一台的采访。

当她看到荣光在电视镜头中回答问题游刃有余,始终保持微笑,最后和内策尔拥抱,让内策尔也主动认错,为之折服的一幕时,她的灵感来了。

姚明登陆美国nba的时候,在镜头面前展现出了一个新中冇国人形象,打破了不少美国人对中冇国人的固有偏见。

荣光这样的表现不也是这样吗?

看看就连一直都在黑他的君特,内策尔态度上的转变,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

实际上中冇国的留洋球员,他们所担负起来的责任不仅仅是在球场上踢好球而已。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肩负着传播中冇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形象的任务。

你在那么多外国人面前表现如何,就代表着中冇国和中冇国人的形象。如果你形象糟糕,说话粗野无礼,那么外国人自然就认为中冇国人是这样的。

如果你自闭沉默,低调寡言,那么他们就认为中冇国人是这样的。

如果你开朗活泼,展现出了与他们印象中截然相反的中冇国人的形象,那么就会改变他们的看法。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足球外交”吗?

荣光第一次接受德国媒体,尤其是电视台的采访,表现出乎意料的好,相信也会让德国人改变对中冇国人的看法吧?

她这么想着。

不过是不是真的起到了那样的作用。还要看看之后德国舆论的反应。

于是莫莉决定等待一天,等明天她去收集德国媒体上的看法。

看看德国媒体是不是真的在关注这件事情,是不是有和她一样的想法。

到时候引用德国媒体的评论,会更有说服力。

想到这里,莫莉开始在电脑上写下她的构思。

※※※

媒体之间的竞争是很ji烈的。

当莫莉还在等待德国媒体对荣光上电视台接受采访的反应时,另外一家同时被邀请接受采访的《体坛周刊》,已经迫不及待将采访内容和他们的重磅报道抛了出来。

星期二,每一个习惯去书报亭买报纸的人都会看到《体坛周刊》被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

《体坛周刊》在中冇国算是市场化最成功的专业报刊了,趁着中冇国队杀入2002世界杯决赛圈的东风,他们全面超越了老对手《足球周报》。

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五买《体坛周刊》已经成了很多球迷的固定节目。

因为在欧洲有很多消息渠道和合作媒体,所以《体坛周刊》往往能够第一时间为中冇国球迷奉上欧洲一线的消息,所以深受读者球迷的喜爱。

不过今天,每一个看到这份报纸的人,哪怕本来对《体坛周刊》不感兴趣的人,或者是《足球周报》的忠实读者的人,都会忍不住掏钱买上一份《体坛周刊》。

因为他们今天的头版头条相当有震撼性。

“中冇国队?荣光:没兴趣!”

加粗加黑的标题让这句话显得特别触目惊心。

什么情况?

荣光没兴趣加入国家队?!

之前大家都还在憧憬他出现在国家队,参加今年夏天在本土举行的亚洲杯呢。

怎么突然就传出说荣光没兴冇趣加入国家队了呢?

靠,不会是在国外提前赚到钱出了名之后,就不像来回奔波,参加中冇国队的比赛了吧?

不行,一定要看看他究竟说了什么!

于是大家纷纷掏钱买下一份《体坛周刊》,一看究竟。

就这样,各大城市的《体坛周刊》被迅速抢购一空,各分印点的印刷机不得不马力全开,加班加点的加印,以供应市场。

那么《体坛周刊》究竟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的记者注意到,在回答有关中冇国国家队的问题时,荣光表现的有些冷漠。他表示自己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作为中冇国的职业球员,这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吗?加入中冇国国家队,难道不是每一个中冇国球员的目标吗?荣光并没有回答‘我等待中冇国国队的召唤’,也没有回答‘我非常希望能够为国争光’。而是出人意料地回答了‘我没考虑过’。我想这个回答意味深长……”

这一段话在报道中被加粗重点标了出来。